山村“领头雁”

2014-12-17 12:01:15来源:德阳日报编辑:张佳

    中江县富兴镇柳林沟村过去是一个贫困的小山村,今天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变化不仅来自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帮扶,还凝聚了一个村主任兼村妇代会主任的心血和汗水。

    她就是汤秀兰,一个真诚奉献、敢于创新、事业有成的女强人,一个农村致富能手。她带领全村人走共同致富道路,改变了山村面貌,深受老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1992年5月,汤秀兰同丈夫从外地打工一起回到了生她养她的故乡柳林沟村。

    汤秀兰经过观察发现,家乡的农民打米磨面要到几里路外的观碑村去。她想:何不自己办一个加工厂,这样既可以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又可为自己找到收入。于是,她说干就干,缺乏资金就找人帮忙担保贷款,购回加工设备,开办了全村第一个加工厂。两个月下来,小两口一合计,除去成本费用,结果还有一定的利润。有了利润后,她便开始扩大业务,再对外加工机面。刚开始,小两口由于缺少经验和技术,做的面不好,上门调面的人并不多,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逐步提高了机面的质量,生意越来越好,规模就越来越大,一年下来,仅加工面粉就有10多万公斤。

    加工的面粉做面换面的人多了,麦麸也就越来越多,于是,她将麦麸利用起来养猪,第一批试养了5头仅用了3个月,扣除成本,赚了1000多元,小两口笑得合不拢嘴,然后又扩建猪圈,一次存栏可达20头,年出栏70头以上,收入上万元。

    2000年,她抓住退耕还林的机遇,在自家的包产地上栽植了2亩小桑园养蚕,当年就见到了效益。接着,看到本村社全家外出打工后包产地无人耕种,荒废了土地资源,便租来栽桑养蚕。2001年,租了20余亩地栽桑蚕。到2007年,养蚕已达70余张,收入达4.2万余元。2008年尽管丝绸行业受世界金融危机和地震灾害的影响,汤秀兰没有退缩,而是带头发展蚕桑产业,2009年仍养蚕53张,收入达3万余元。

不忘乡亲 真情帮扶

    她常说:“一家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了才算富”。近5年来,汤秀兰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过上了好日子,但她时刻想着当地群众。于是,她苦口婆心地引导乡亲们都来栽桑养蚕,手把手地为他们传授养蚕技术,周围群众在她的带动下,家家户户都栽桑养蚕,该村年养蚕由过去的60多张增加到2008年养蚕860多张,收入实现60余万元,人均养蚕收入560元。其中,发展年养蚕50张以上的大户达5户,20张以上的15户,10张以上的20户。同时,在她的带动下,全村出现养猪热,并发展年出栏200头的大户5户,50头以上的大户10户,2009年发展出栏生猪100头以上5户,50头以上6户,从而推动了全村生猪的发展,改变了山村的面貌。

    2008年1月,敢想敢为的汤秀兰在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以最高票数当选了村委会主任。自从担任村主任后,她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考虑的问题更多了。她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党员、干部和全村广大群众修路。在她的带领下,结合扶贫新村建设以及市、县领导联系该村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打通了到各社的水泥路和到观碑村4社的环形路。现在全村6个社都通了水泥路,道路修好后,彻底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面貌。接着汤秀兰又着手谋划抓产业结构调整。经过策划,2009年在全村栽植水果玉米150亩,仅此一项就为老百姓人平增收300元。

    由于成绩显著,汤秀兰先后荣获了德阳市“双学双赛”活动女能人、中江县“十佳青年农民”、德阳市“三八红旗先进个人”、省“科技致富带头人”、“德阳市优秀农村青年”、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妇女干部”等多项荣誉。(肖盛雄)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