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旅游强镇展翅欲高飞

2014-11-20 11:31:21来源:德阳日报编辑:张佳

美丽的红峡谷景区吸引人气。

    以远古的日月文化为魂,以极佳的生态环境为源,塑造出了幽幽的峡谷情、神秘的太阳祭祀、传奇的佛光寺真身舍利、醉人的桂花香……这里,是什邡市红白镇。

    近年来,立足“旅游产业是城乡统筹的有力抓手,产业升级的现实途径,新村建设的综合载体,百姓致富的主要手段”理念,突出地域特色,将旅游发展与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特色文化发展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自愿,做响红峡谷旅游品牌,将旅游资源盘活成资本,充分利用红白的人文历史、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挖掘观光、休闲、养身、度假等功能,推动旅游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充分挖掘资源 构建全域红峡谷大景区发展格局

    为了充分用好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构建全域红峡谷大景区发展格局,释放旅游产业功能,塑造旅游品牌形象,今年初,红白镇成立了红峡谷景区管委会,围绕近、中、远三个发展阶段,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红白旅游发展方向、措施和办法,就是走以全域红峡谷大景区建设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道路,并通过比选确定专业旅游设计规划公司,目前正着手规划编制《红白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红白旅游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红白镇党委书记李得立表示,以“政府主导、规划控制、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群众主动、自负盈亏”为主线,通过规划打造,红白将进一步实现与什邡及德阳周边近郊休闲、远郊度假的旅游差异化发展。

    2014年1—10月,红白镇实现旅游收入7600余万元。事实证明,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引导,把旅游业培育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红白镇走上了一条“旅游强镇、文化大镇、生态名镇”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之路、成功之路、幸福之路。

把“珍珠”串成“项链” 发展“一盘棋”大旅游

    谈起红白镇丰富的旅游资源,红白当地人总是如数家珍:“红白镇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太阳崇拜文化发源地之一、古蜀文明的发祥地、藏羌文化重要走廊、大禹治水文化发祥地之一,与三星堆文明一脉相承的远古时期燎火祭天、东向拜日的日月文化底蕴厚重,佛光寺真身舍利佛教文化、‘5·12’地震后北京援建红白形成的感恩文化等经典的历史、民俗文化传承都是得天独厚的。另外还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如蓥华山的五绝四海、红峡谷的幽静、通溪河的水、金莲池的杜鹃等……”红白人形象地把这些景点比喻为散落在红白332.93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一颗颗美丽珍珠。

    如何将丰富的旅游景点景观串成线,形成整体优势?红白镇已明确了思路,那就是统筹红峡谷走廊旅游资源,围绕“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差异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努力构建全域红峡谷大景区“一盘棋”的大格局来规划设计——

    柿子坪村充分利用新村综合体建设成果,突出山野风光和资源特色,着力一、三产培育和发展;

    依托但氏豆腐企业,抓好豆腐制作体验园和豆腐文化广场项目建设;

    注重一、三产互动,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模式,做强柿子坪村猕猴桃、柿子、樱桃现场采摘园项目;

    五桂坪村着力建设贯穿天车坡至五升山,集休闲、观光、科研、盆栽等内容为一体的龙门山茶花公园;

    峡马口村引资计划总投资8892.6万元,建红枫种植加工、花卉栽植应用等精致林业为主基调,融观光旅游、休闲避暑于其中,突出休闲、健康、参与为一体的650亩天然植物大观园红枫岭生态观光休闲区,已栽种150余亩……实现种植农业向服务农业转变。

    通过大策划、大规划引领旅游发展,一幅以“旅游强镇”、“文化大镇”、“生态名镇”建设的旅游产业蓬勃兴旺蓝图,在章洛大地上徐徐展开。

    红白的旅游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与蓥华镇的钟鼎寺景区形成了旅游环线,北京大道使红峡谷景区处于成都、绵阳、德阳两小时经济圈,这一区位优势是承接假日经济、休闲经济的黄金距离。据介绍,红白以打造成德绵广大人民群众休闲养生后花园的旅游发展定位,全力推进全域红峡谷大景区旅游大格局“一盘棋”构建进程,打响红峡谷旅游品牌,凸显红白旅游魅力,正在形成以日月文化游、自然生态游、人文民俗游和乡村节会游为鲜明特色的旅游热地。(曾征 徐正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