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村:骨子里的文化情结

2014-08-18 10:18:09来源:德阳日报编辑:张佳

2013年腊月二十七,星光村首届“农民春晚”开幕。

    “照一张大中华的全家福,让世界看看中华儿女心使一股劲儿;呀儿呀儿呦,咿呀呀儿呦,中华儿女心使一股劲儿……”盛夏的傍晚,一曲明快灵动的《中华全家福》音乐在罗江县鄢家镇星光村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响起,广场中央一群中年妇女正听着音乐、踏着节拍,扭腰、迈腿、摆手、转圈,跳起优美轻快的广场舞。

    星光村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也是该村的文化院坝。2011年,全村投资18万余元,将便民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成为800余平方米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并结合全村远程教育设备、农家书屋、广播等现有资源,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村民观看科技、卫生、农业技术等节目,更为村民提供场地跳当下最热门的广场舞。“现在村上的舞蹈爱好者,只要农闲饭后就会聚集到这里跳上一段,这样才算一天过得圆满。”村妇女主任刘凤琼乐呵呵地说。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村上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丰富和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13年,星光村整合项目又建设了1500余平方米的西蜀柚乡文化活动广场,有篮球架、乒乓球台以及健身器材,并且落实了专人管理,让村民的文化活动有了场所、有了载体。

    说起星光村的特色,那就是骨子里的文化情结。在“文化专家”龙敦仁眼里,星光村的文化氛围用“根基”两个字来涵盖。“‘根’就是这里几代人都很热爱文化演出。我小的时候,身边的祖辈们就喜欢唱川剧、表演革命样板戏,不单在家门口表演,甚至到县上演出,很受欢迎。”今年62岁的龙敦仁回忆过往,仍记忆犹新。龙敦仁告诉记者,“基”就是这里群众追求文化的氛围浓。“我们这里盛产水果,物质基础相对较好,为此,村民们很早就不满足经济需求,更渴望精神追求。”

    对于星光村的文化氛围,星光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刘刚也表示赞同。刘刚介绍,在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不少农户家中有卡拉OK,他们就将设备搬到自家院坝里唱歌跳舞,甚至邀请左邻右舍一起参与。“久而久之,人多了、场地却小了,不能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于是,村民就聚在一起商量,决定自筹资金,将6组一个废弃堰塘改建成活动场所。”刘刚回忆,不少村民听说要建活动场地,积极性都很高,这家出钱、那家出力,当时修建现场相当火热。2012年初,占地300多平方米的院坝应运而生,取名叫“农民乐广场”。

    正是由于流淌在骨子里的这种文化追求,2013年腊月二十七,在星光村6组的新建院坝,由群众自编、自演、自筹资金举办起了星光村首届“农民春晚”,更是吸引了央视媒体前来全程录播,并于正月十五在央视七套播出。这场晚会,不仅成为了星光村村民闹新春的一桌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且让当地文化日渐声名远播,引起社会的热力关注。

    现在的星光村,已经建成以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为主的4个文化活动场所,4支文化队伍,全村80%的村民都在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可以说,通过文化院坝活动的开展,村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健康、有滋有味。” (孙祯 黄元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