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五大中心”,看一座高原县医院的“进化”之道

2024-05-24 22:57:1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侯冲

四川在线消息(德阳频道 王攀)牧民在家产后大出血失去意识、新生儿不到正常体重一半生命垂危……对于地处川西北高原的若尔盖县人民医院来说,这些都是极具挑战的医疗难题。但是,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患者的生命都被“抢”了回来。

如何做到的?5月中旬,带着疑问,我们走进了阿坝州若尔盖大草原深处的医院寻找答案。

若尔盖县人民医院。 王攀 摄

若尔盖县城城郊,藏式建筑风格的医院格外醒目。在“若尔盖县人民医院”几个红色大字两侧,分列着德阳市人民医院定点帮扶医院、广元市中心医院定点帮扶医院两行大字。“除此之外,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也在进行‘组团式’帮扶。”若尔盖县人民医院院长胡琳娟(由德阳市人民医院派驻)说。

与医院大楼相比,门诊楼前一块写有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中心、危重新生儿中心的导引牌,显得更新一些。据介绍,由德阳市人民医院在若尔盖县人民医院原有基础上牵头创建的“五大中心”,于去年11月通过验收。

事实上,“五大中心”并不是一个实体,它是为提高医院危重症救治能力和水平,由德阳市人民医院牵头建设,整合相关学科资源的虚拟中心。例如危重孕产妇中心,实则是以妇产科为主,其他相关专业参与的资源共享平台。2023年5月,若尔盖县政府与德阳市人民医院签约筹建五大中心。此外,广元市中心医院也及时伸出援手,派驻医务人员在当地教授腹腔镜手术,还为零基础医生带来了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法。用纸箱子模拟腹腔,里面装上豆子,让医生操纵手术器械练习夹豆子以培养手感。“除了线下学,我们还跟着德阳市人民医院的医生在线上学。”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主任米惠冬说,这些帮扶让妇产科的水平得以快速提升。

“德阳市人民医院以五大中心主任、学科主任、驻点工作人员为支撑,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克服地域困难,让五大中心从无到有,而且迅速达到了验收标准。”胡琳娟表示。

此前,牧民纳送措在家出现产后大出血,家人发现送医时,纳送措已失去意识。基于平时学到的新技术,当地医护人员和帮扶医生采取果断措施,在暂时维持住病人生命体征后,立即送往上级医院。正是有了这关键一步,而后才在多方努力、全身血液几乎换了一遍后,最终救回了一位母亲的性命。

掌握新技术后,若尔盖县人民医院医生独立进行手术。 受访者供图

离危重孕产妇中心不远,就是危重新生儿中心。“以前,早产儿救治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儿科主任泽王措说,但“组团式”帮扶的深度推进,填补了这一空白。如今,医院不仅有了早产儿保温箱等先进设备,而且还新设了儿保科,儿童疾病的诊疗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我们成功救治了一名1390克、不到正常体重一半的新生儿。”泽王措回忆,当时,孩子的爷爷奶奶已经放弃,但孩子的母亲选择信任医院。在援建专家和当地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最终被救了回来。看着朋友圈里小男孩母亲发布他如今健康成长的动态,泽王措甚是欣慰。“孩子现在有点什么毛病,他妈妈也会首先想到我们。”

病人去外地看病,泽王措也会作出初步诊断并给出一些建议。病人回到若尔盖后,她还会进行随访,询问诊断结果。如果和当初自己的判断一致,她会非常激动,“说明自己学到的诊断本领在提升,更重要的是,病人会对我们更加信任。”

救治烧烫伤儿童。 受访者供图

晚上9时许,一名面部受伤的工地工人来到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文进行了及时处置。配合他的,还有专门的定岗医生。而此前的急诊科,却是由各科室轮转。遇到特殊情况,会严重影响救治效率。

随着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的建立,相应的绿色通道被打通,医院各科室之间的合作变得更顺畅。“医院的‘五大中心’还与德阳市人民医院的‘五大中心’一一对应,随时都可以寻求在线支持。”李文表示,治疗能力的提升、管理体系的优化,为病人带来了更好的就医体验。

地处偏远的若尔盖县,农牧民去成都、兰州等地治病,均有400多公里的路程,不仅交通食宿花销大,而且还可能会面临语言障碍。若尔盖县人民医院诊疗水平的持续提升,无疑将为农牧民就近就医带来实惠。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