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 飞机降落在红原机场。跨出机场玻璃门,高原凛冽的寒风袭来。德阳市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陈曦竖起衣领,走出这个无比熟悉的机场。5月15日,结束援藏工作3年多的陈曦又回到阿坝,许多难忘的回忆涌上心头。
此行,陈曦和同事像往常一样在9点前赶到阿坝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楼顶上,“德阳市人民医院对口帮扶指导医院”和“骨关节病诊治中心”的大字在阳光下特别耀眼。
同样令人瞩目的,还有这几年阿坝县人民医院骨关节手术取得的成绩。自2017年阿坝县人民医院骨关节病诊治中心成立以来,已经为114名患者实施单侧或双侧膝关节置换术,让他们重获“行走自由”。114名患者中,除早期26名是德阳市人民医院专家主刀实施的,其余的均是阿坝县人民医院骨科医生独立完成。
走进外科病区,陈曦和今年1月便开始在这里执行对口支援“传帮带”任务的同事覃炜、阿坝县人民医院外科曾经一起工作过的医生一起查房。熟悉的场景,但整个病区56张病床几乎住满了,查房时患者对当地医生的信赖更加深了,医生给出的方案也更加全面、诊断处置思路更加清晰。
来自青海久治县的泽里老阿妈双膝疼痛已经10多年,10多天前慕名到阿坝县人民医院做了左膝关节置换术,今天正是右膝关节手术后的第3天。身材高大的覃炜躬下腰,仔细检查老阿妈的关节活动情况。“现在阿坝县周边青海、甘肃的农牧民都过来这边做膝关节手术了,骨科的业务量也明显高于其他科室。这个骨关节病诊治中心,是真正发挥了作用。”阿坝县人民医院院长徐康忠自豪地向陈曦介绍,“当年建这个中心,德阳的支持力度很大啊!”。
查完房,已经快10点了。陈曦带着覃炜、张雨佳、刘盈盈等在阿坝对口支援的德阳同事开车去城外,准备回访阿坝县人民医院的第一例大骨节病手术患者泽旺东周老阿爸。路上,陈曦还跟同事们讲起当年为泽旺阿爸准备手术的故事。不巧,泽旺家门锁紧闭,路过的村民告诉陈曦,泽旺一家几天前就出发挖虫草去了。
“附近有个病人是一年前德阳的高博老师和我们一起做的手术,去看看。”当地医生华尔旦沿着村子里的小路把陈曦一行人带到各美大叔的院子前。闻讯而来的各美一家带着哈达,已经在家门口等候。今年58岁的各美是家里主要的劳动力,3年前膝关节疼痛肿胀让他活动受限。后来发展到吃了止痛药都不能正常行走了,在医生的劝说下,各美在阿坝县人民医院做了双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当时看到骨头磨损压缩已经很严重了,幸亏及时做了手术,要不然你现在只有躺起了”华尔旦笑着说。
各美的双膝功能已经恢复正常,陈曦和覃炜在院子里教他锻炼。各美患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大孙子架着双拐在一边看。陈曦拉他过来,一边看CT片,一边叮嘱各美要让手术后的孙子保持适量的运动。各美连连点头,还感叹道:“多亏了在阿坝就能治我的膝盖,不用跑到外地去。孙子这个手术,是到成都的大医院做的,花钱不说,现在要复查都很麻烦。”
返回德阳那天,正好几位同事事先安排了去麦尔玛乡义诊,陈曦决定提前出发,先去参加义诊再去机场。
麦尔玛乡离阿坝县城30多公里,头一天夜里一场雪,让这里在5月初夏依然银装素裹。车停在麦尔玛乡政府,一行人步行去旁边村上的党群活动中心。刘盈盈把围巾裹在头上,笑称,“在这里第二个月,终于明白当地人为什么啥都可以往头上裹了。没办法,风太刺骨,裹成个皮蛋也比冻脑袋好。”70多平方的活动室,早已等候了30多位当地的农牧民。看到医生进来,大家都投来期待的目光。那种熟悉的眼神,陈曦看过太多。支援1年,在和农牧民们打交道时,虽然无法用语言交流,但所有的信任、热情,都包含在眼神里。张雨佳默默看了一眼人群,主动拿起血压计说:“看样子骨科病人会比较多,我来测血压,你们先看,有普外科的病人叫我一声。”
遇到有行动不便的病人,陈曦、覃炜两个骨科医生便蹲下来,仔细检查关节的活动情况。刘盈盈在一旁为群众发放医院捐赠的药品,在一位热情的藏族大哥的翻译下,加上连比带画的手势,详细讲解服药的注意事项。
1个多小时以后,人群渐渐散去。帮忙翻译的藏族大哥一直没走。他说:“你们德阳的医生好,我们有不懂都问你们,你们讲得很清楚。我懂一些汉话,今天是专门来当翻译的。”
送走最后一位关节肿痛已经30多年的藏族老阿妈,陈曦起身收拾东西。老阿妈的家人不住地回头朝医疗队竖起大拇指,眼神里充满着感激和信任。
正是这份感激和信任,让来自德阳市人民医院的医生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因为这份责任,5年来有30名医务人员派驻阿坝对口支援,其中,骨科先后派出常驻医务人员5名,为建立大骨节病诊治中心,派出专家团队8次赴阿坝,为26名大骨节病患者实施手术,通过传帮带让当地医务人员具备独立开展手术的能力,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石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