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德阳频道 周玉琴)今年3月以来,德阳市科协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启动首届“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从工学、理学、农林技术、医药卫生、综合5个类别遴选出10名德阳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他们用实际行动,矢志践行科技报国之志,生动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真谛,展现了德阳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魏永超:怀凌云志筑航天梦
个人名片
魏永超,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科研处科技综合管理科科长、教授,航空发动机智能运维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负责人,民机火灾科学与安全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学术带头人,2021年德阳市首届“智创未来·德阳人才”科创之星。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10余项。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获科技成果奖5项。
先进事迹
为打破国外对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技术垄断与封锁,魏永超把光学检测先进理念和技术引入到航空发动机领域,把研制发动机部件的精准测量作为首要目标。无数个不眠之夜,数不清的实验和测试。经过5年的技术攻关,研究解决了高精度测量关键技术问题,并研制出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航空发动机部件测量系统,打破国外垄断,技术和标准达到国际同等水平,价格是进口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
2017年,他又研制出部件损伤自动检测与等离子喷涂涂层修复系统,并成功用于国内航空发动机维修领域,解决了国内外航空发动机部件只能换不能修的问题。目前,他正带领团队,开展增材材料和制造的核心技术攻关,以便从根本上解决航空发动机部件的国产化制造难题。
董元元:大国重器“追风”有我
个人名片
董元元,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职能组长、高级工程师。从事风力发电机组研发工作15年,主要负责机组整体方案、结构设计相关工作。研发产品曾获得国家专利12项,获得中国好设计金奖、东方电气集团科技进步特等奖、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先进事迹
董元元是中国风电技术研发的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在10MW海上风电机组研发中,他带头攻关、精益求精,在样机装配期间蹲守车间一线。2019年9月,他和团队完成机组下线,向祖国70周年献礼。之前国内10MW级别风电机组均被国外公司垄断,东方风电10MW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攻破了10MW大型海上风电研制关键瓶颈,实现了我国大兆瓦级风力发电机自主品牌的历史性突破,历史性地将中国风电引进“两位数时代”,整机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2年,海上风电平价时代到来,他再次迎接新的挑战——13MW海上机组开发,负责机组的总体方案,技术评审工作。以技术领先带动成本领先,是风电应对平价时代的关键。单机容量不断提升是趋势,13MW海上机组是目前已下线机组中亚洲最大的,每年可输出约5000万度清洁电能,可满足25000个三口之家一年的家庭正常用电。
江浩:技术创新 “后浪”奔涌
个人名片
江浩,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机械设计首席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重型装备产品设计和新产品科研攻关,先后主持完成了20余项重大成台套产品设计,承担了10余项国家、省及公司科研攻关项目。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3项,市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和优秀专利奖各1项,获专利授权13项。
先进事迹
作为诸多“国之重器”的缔造者,老牌大型工业企业二重装备的转型之路挑战重重。
江浩是毕业就来到二重、磨砺30年的首席技术专家,从传统的重型装备产品设计和新产品研发到最近几年进入环保、能源行业,可谓一路“升级打怪”,攻克下层层技术难关。
随着我国在石化容器、核电及大型风电领域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种高效、节能降耗的专用设备用于生产大型筒体锻件。面对没有成熟应用和资料借鉴的不利条件,江浩直面未知领域,研制出当今世界最大规格的“7500吨重型筒节轧机”,并成功应用于产品制造,新增产值8亿元,折合节约钢水量约1.5万吨,累计节支达1.2亿元。该装备代表国际同类设备最高水平,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解决超大型筒体产品的“极限制造”瓶颈。
徐姿静:百年匠心 巧手调香
个人名片
徐姿静,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二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四川省劳动模范,省三八红旗手,四川工匠,四川十大青年岗位能手,德阳市首届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德阳市首席技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第二十六代传人。
先进事迹
巾帼不让须眉。27年来,徐姿静刻苦钻研白酒尝评、勾兑、调味技术,在继承传统酿造技艺的基础上,实现了传统工艺技术的重大升华,为推动中国白酒行业的科技进步作出了贡献。作为主研人员的她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及专利,在国内外重要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专著10多篇,取得6项发明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
作为中国酒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和受聘讲师,徐姿静积极参与培训教材编写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授课,以及四川省评酒委员的考评,为我国酿酒行业培养了大批尝评专业技术人员。
李钢:仁者之心 医者之术
个人名片
李钢,绵竹市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基层卫生拔尖人才、德阳市卫计系统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德阳“英才计划”德阳名医。
先进事迹
李钢从医25年,累计诊治病人数万余例,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千余例,是群众心目中响当当的名医。
他带领科室建成四川省甲级重点专科,并进入中国市级医院品牌专科排名20强,四川省医学重点专科科技影响力第14名。获多项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
他主持研究省级科研3项、市级科研3项。研究方向处于学科前沿,其3D打印技术在泌尿外科应用、人工智能在泌尿外科应用、泌尿外科穿刺手术机器人研究等方面屡屡获得突破;他研究开发的经皮肾镜穿刺定位装置更是代表西部地区获得2019年“UA-吉尼斯”机器人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在“经皮肾镜手术中科学选择B超还是X线定位”方面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
刘平:“医”生不忘 唯爱有光
个人名片
刘平,德阳市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创立多个跨专业、跨行业专业学术组织,致力于推动德阳地区心身医学、临床心理学、精神卫生、睡眠医学建设及发展。荣获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二、三等奖,德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先进事迹
刘平是德阳地区心身医学领头人。2014年与其研究团队首次在全世界提出基于国际诊断标准的临床症状六维快感缺失表型模型,在心理创伤研究中取得里程碑式成就。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率先开展抗震救灾心理援助,因成绩突出受邀在2009年“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发言。此后,致力于德阳地区心身医学、临床心理学、精神卫生、睡眠医学发展,把目光投向社会各层面,把心身医学的外延扩展到家庭、学校、企业。
从关注心身同治到重视资源融合,刘平从一名医生变身为跨界“斜杠青年”。创立四川省首个跨专业学术组织“德阳市医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6大专业成立“德阳市医学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医学、教育、公安、司法、生产企业心理专业人员,成立“德阳市心理卫生协会”。
李赓觅:解码水稻基因 贡献“德阳芯片”
个人名片
李赓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以项目主持人身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组部人才项目“西部之光”、四川省应用基础项目等项目10余个。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以主研人员身份选育水稻新品种25个,其中国审品种12个。
先进事迹
李赓觅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毕业后,立志回到家乡,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致力于水稻分子研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将德阳水稻研究从传统育种带入分子育种领域,实现了阶梯式跨越。
为了挖掘最优异的水稻基因,他跟随水稻生长周期四处奔波,与团队成员一起快速建立了高效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极大地提升了传统育种效率,缩短了育种周期。
7年来,李赓觅主持国家和省级项目10余个,选育水稻新品种25个,其中国审品种12个,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出优秀的“德阳芯片”。
张文平:科技助农 倾尽半生只为一事
个人名片
张文平,什邡市湔氐镇食用菌协会理事长。全国劳动模范,四川省劳动模范。先后荣获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表彰的“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四川省优秀农村人称号”“德阳市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德阳市农民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先进事迹
在什邡市湔氐镇,有一种农作物产品家喻户晓,成为当地百姓的致富法宝,这便是黄背木耳。
作为黄背木耳产业核心领头人,张文平从事食用菌培育、研发30多年,通过“协会+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全镇黄背木耳种植户已达3200多户,科技示范户15户,取得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等科研成果32项。通过食用菌微喷技术、棚架改造、绿色防控技术、水源净化等技术,每年增产超过30%。去年,湔氐镇黄背木耳种植规模已达1.5亿袋,产量达全国总产量的63%。
眼下,张文平建起研究室、一心扑在新品种的开发和选育上。粉木耳、皱木耳、玉木耳等珍稀品种研发培育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侯学文:为祖国找矿 无悔青春丈量万里荒野
个人名片
侯学文,核工业二八〇研究所经营发展部地热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德阳市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铀矿、地热等战略型矿产资源勘查及研究。先后承担生态环保部、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中核集团重点研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5项,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4项,获厅局级奖项5项。
先进事迹
侯学文常年奋斗在野外找矿一线,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地,践行“铀矿报国”的初心使命。先后完成了“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二八〇所兴隆湖科创中心”的建设,积极推进解决防垢除垢、尾水回灌等地热利用领域的“卡脖子”难题,推进地热清洁能源应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由于常年在野外一线,侯学文多次身处险境,有次物资保障车掉进冰湖,在缺水少粮的情况下,他和同事耗时4天徒手凿冰数十米,打通了生命通道,完成自救。那一年,有六名地质调查队员为了地质事业命丧可可西里,他仍然无所畏惧。十余年来,他徒步调查近万公里,把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邱长志:启智润心育栋梁 报真守诚沐春风
个人名片
邱长志,德阳市实验小学科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德阳市学科带头人,德阳市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四川省“十佳优秀科技教师”。获得全国、全省优质课竞赛一、二等奖。
先进事迹
23年来,邱长志默默耕耘,服务在科学教育启蒙的第一线。他教学风格独树一帜,一堂课就是一场有趣的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在全国第二届名师工作室创新发展成果博览会上执教三年级科学《测试反应快慢》,评为全国课堂引领示范性展示特等奖。
邱长志深知,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首先要让学生有兴趣,点燃学生科学启蒙的火种,然后懂得科学的方法,善于思考,在实践中去发现,创新。他指导学生参加科技活动,近百人次屡创佳绩,获全国、省、市级奖励。
“大家都叫我‘邱科学’,我想,虽然我不是科学家,但是我在培养未来的科学家。”邱长志将教学与自己对于科学、科技的热爱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为启迪更多孩子的科学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