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德阳·罗江调元① | 制种产业领航,“山上银行,山下粮仓”升级2.0版

2022-03-14 17:35:5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宋开文

兴德阳

“这片田的基础设施和以前比起来,看到好多变化。”3月9日,武伟带着一家种业公司的负责人,来到调元镇团堆村的2000亩制种基地商谈订单的落实。

武伟是罗江区调元镇的种粮大户,此前他以种植粮油为主,种植规模600余亩。今年,他调整了自己的种植计划,打算种植100亩粮油制种作物。

“100亩制种的利润可以达到600亩普通粮油种植的利润。”调元镇镇长王琪告诉记者,武伟种植计划的调整,也正反映着调元镇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方面的又一次变革。

提后劲

瞄准制种产业“升级换代”

地处罗江区西北部的调元镇,以浅丘地形地貌为主。这里沃野千里,秀水河和灅水河穿境而过汇入纹江(凯江),非常适宜农业耕种,其产业主要以粮油种植为主,种植面积2.8万亩。

当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可用劳动力越来越少,调元镇也面临着同样的发展困境。“在发展传统粮油生产方面,调元镇现有的人力资源结构和市场前景、效益很不匹配。”王琪说。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产业要振兴,是“另起炉灶”还是“腾笼换鸟”?调元镇选择了后者。

“调元镇位于水源保护区,所以在选择产业发展方面会更加慎重。”王琪表示,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粮食安全,调元镇依托良好的粮油产业基础,牢牢把握粮油生产这一产业优势,根据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对传统粮油产业进行“升级换代”。

罗江区是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四川最大的油菜种子生产基地,水稻、油菜年制种面积均达2.5万亩。为进一步打造集中连片育种基地,罗江区紧抓“全国全域土地整治工作试点”契机,流转5万亩土地建设“种子芯谷”现代种业园区。

2021年,根据“种子芯谷”建设规划,调元镇被纳入核心基地建设。紧抓这一机遇,调元镇首期整合高标准农田、五良融合、乡村振兴项目资金600多万元,完成2000亩现代化制种产业核心基地建设。

制种基地的田地、道路、沟渠已完成整体提升改造。

“较之传统粮油种植,制种产业利润空间更大,但风险性及对田间管理的精细化要求更高,所以适宜适度规模种植。”王琪告诉记者,目前调元镇正积极探索“种业公司+院校+种粮大户”共建,“科研示范+规模经营”的种业发展模式,让企业、院校带领本地种粮大户搞科研、学技术、一起干。

提效益

种业领航重塑产业格局

站在调元镇顺河村的山坡上,向两侧的山头望去,青翠的青花椒树铺满山坡。山下,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把田野染得金黄。在调元镇,村民们都熟知一句顺口溜,“山下饱肚子,山上挣票子”。通俗浅显的一句话,藏着调元镇产业发展的精髓。

近年来调元镇践行“山下粮仓,山上银行”的立体农业发展思路,在保障基本农田数量不减的情况下,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园区,让经济作物“上山”,不与粮油争地。“过去,这座山是一座荒山,现在变成了万亩青花椒山。”王琪说,目前调元镇种植青花椒面积约1.2万亩,青花椒已成为调元镇的一大特色产业。

万亩青花椒产业园

除了青花椒这一特色产业,调元镇还将依托漆树储备林项目,推动5000亩漆树种植基地落地落实,将漆树种植打造成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瞄准现代种业先行区、科研推广引领区、农旅融合示范区目标,新的产业格局正在调元重塑。

2000亩现代化制种产业核心基地,聚焦经营主体培育和种业运营中心建设,引入“头部”企业合作,实现科研、繁育、展示、加工、研学“五位一体”集成,打造丘陵区域制种样板。

依托漆树储备林项目和“野漆人家”优质资源,调元镇将打造国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和研学基地,形成以漆苗繁育、漆林观光、漆艺加工、非遗产业体验、院校科教研合作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区。

与此同时,做优青花椒园区,深化青花椒对全区同类产业的牵引作用,通过抱团发展扩大市场影响力,推动全镇现有青花椒产业提质增效。“力争在2025年前打造成为万亩‘产、供、销、深加工、观光旅游’一体化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荒山变金山’的突破性、跨越式发展。”王琪说。

V访谈

调元镇镇长 王琪

记者:调元镇为什么锁定发展制种产业?

王琪:制种产业和粮油产业相辅相成,必须要有安全可靠的种子提供才能保证粮油的丰收。 调元镇过去以粮油种植为主导产业,发展制种产业一方面是对传统粮油生产的一种“升级换代”;另一方面,调元镇被纳入了罗江区制种产业发展规划,2000亩制种基地就位于罗江区“种子芯谷”核心区。根据各方面要素,调元镇发展制种产业,既符合自身发展的需求,也契合国家对粮食安全的要求。

记者:为了顺利推进这项工作,前期做了哪些准备?

王琪:粮食种植要靠群众,所以我们充分动员种粮大户和农业合作社,向他们宣传建设“种子芯谷”的必要性和制种产业的市场前景。在前期的宣传动员下,小户把土地交给村集体流转,大户跟着我们一起干。去年我们整合高标准农田、五良融合、乡村振兴项目资金600多万元对现有的粮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对水系、道路进一步提升优化,让耕作条件得到完善,种业生产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策划 / 宋开文 张志凌 周玉琴

文 / 德阳频道 周玉琴

视频 / 德阳频道 王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