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发展+构建新格局 德阳擦亮装备智造之都城市名片

2021-04-29 10:27:1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宋开文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薛伟光)4月15日,东方电机、东方风电与内蒙古通辽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书。此次政企合作,是积极践行“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东方电机、东方风电将持续坚持新发展理念,为通辽市提供全方位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助力通辽市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生态能源经济示范市。

2021年4月15日,东方电机、东方风电与内蒙古通辽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书

贯彻新发展理念,成为以装备制造为龙头产业的老牌工业城市德阳的“口头禅”。

作为全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如何结合自身实际,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让装备智造之都的城市名片更加响亮?

德阳作答——

以世界级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为牵引,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做优高端能源装备、先进冶金装备、油气钻采装备三大优势领域;

做强通用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农机装备三大特色领域;

培育智能网联汽车、环保节能装备、先进工程机械三大新兴领域,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打造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行示范区,擦亮“重装之都”城市名片。

东方电机国内首个定子冲片全自动绿色制造车间

由“传统”产业向“智造”产业转变

德阳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雄厚。目前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都由德阳制造。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国内第一,大型轧钢设备产量国内第一,拥有8万吨模锻压机、巨型水电装备、50MW重型燃气轮机等一批“国之重器”。

德阳是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是联合国授予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是工信部命名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装备制造)。

2020年,德阳全市装备制造企业1500户,规模以上企业461户,产值达1370亿元,装备制造规模占全省27.5%,拥有装备制造单项冠军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205家,装备制造产业具备从材料端到产品端的全产业链覆盖,区域内配套率超过40%。

围绕全省“5+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抢抓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同城”发展历史新机遇,德阳把装备制造作为全市五大产业之首,主动扛起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建设重任。

顺应新一轮产业变革和信息化发展趋势,德阳开展中小企业智能赋能,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以实现重大产品和成套装备的智能化为突破口,以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赋能为切入点,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两化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产品、设备、生产、管理及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目前,已有东方电机、宏华石油和国机重装3个项目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成为推进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重点。德阳已建和在建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达31个。东方电机通过实施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数字化车间生产效率提高48%,每年可带来约1.5亿元直接经济效益。该项目获得2020年度IDC中国数字化转型大奖,成为行业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的示范引领工程。

德阳正抓紧编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实施办法》,加快组建募集资金10亿元的工业互联网投资中心,探索利用“类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全面提速工业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推进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燃机转子 (刘岗 摄)

由“技术”升级向“系统”升级转变

德阳是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行先试区、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市和四川省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近年来,德阳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产业创新平台体系布局逐步优化,通过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高端装备,攻克核心关键技术424项,68项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参与2项国际标准制定,主导和参与90项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126项重大技术装备获国省首台(套)认定。

截至2019年底,德阳已有国家级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企业205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78家,入库数量居全省第四位。

创新是时代的脉搏,也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加快创新发展,德阳底气十足——大力推动技术改造,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以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等企业为主体,积极开展50MW重型燃机透平叶片定向凝固工艺关键技术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二重万航“864高温合金大型烟气轮机涡轮盘工艺”打破国际垄断;东方电机成功研制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半转速发电机;东方电机自主研制的白鹤滩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勇攀世界水电机组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到2035年,要力争装备制造产业产值突破8000亿元。”市经信局局长黄琦表示,德阳将打造一批具备世界竞争力的装备产品,推动特色优势行业在国际、国内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形成制造与创造相互结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的现代制造中心和产业服务中心,建成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面对战略机遇落地期、转型发展关键期、蓄势突破窗口期,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基地充满机遇。放眼国内,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设备、通讯设备等产业都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有利于德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加速发展、加快布局,抢占“赛道”、抢抓“风口”,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由“产业”思维向“生态”思维转变

德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成链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能源装备、冶金装备、钻采装备为主,以通用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为辅,相关材料和零部件企业配套的产业体系。

国机重装、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等头部企业作用凸现,东方风电、东方自控等企业迅速成长,科新机电、英杰电器等企业相继上市,德兰航宇、天域航通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一汽解放、广大东汽等企业落地落户。国家发电设备零部件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顺利推进,装备制造供应链服务平台建成投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向融合加速发展。

近年来,德阳加强与国机集团、东方电气集团合作,与国机集团和东方电气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从“十四五”规划布局、科技研发、产业、人才队伍培育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双方优势资源,加快培育具有以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为支撑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充分运用现有国机重装、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宏华石油等多家装备制造领域央企优势,通过建立央地合作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在德央企融入德阳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正是德阳正在不断努力的方向。德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审慎包容监管服务、“以时定效”政务服务,完善“土地池”“资金池”“新蓝领人才基地”等要素保障,着力构建更有竞争力的“开放、协同、合作”的产业发展生态。

出台“1+3领军人才政策”,实施面向全球大力引进行业顶尖人才的领军人才计划,最高给予2000万元综合资助。目前已引进领军人才32名,分布在各大型制造企业,有效发挥了人才对于制造业产业集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同时,实施德阳英才计划,选出101名“德阳英才”,有效激发了本地优秀人才发挥效能,优化了队伍结构、提升了队伍素质。在铸造“品牌工匠”方面,实施“首席技师”百人计划,评选产生67名“首席技师”,有效调动了技能人才技术创新、带徒传技积极性。

接下来,将聚力优化提升产业链稳定链。聚焦产业短板,对外进行强链延链招商,引进一批关键配套企业,对内进行补链建链培育,发展一批能够提供关键性基础件、通用件、特种原材料及专业化成套配件的核心配套产业,推进供应链稳定、产业链畅通、价值链提升。

加快打造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整合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等优势资源,依托长寿命高温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创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创新中心,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主导参与一批制(修)订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深入实施“五大工程”。实施集群成链培育工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龙头引领示范工程,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实施企业智能赋能工程,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实施“两业”融合工程,打造一流集成服务商;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工程,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力争到2025年,装备制造产业产值突破2500亿元,占全省比重达30%以上,头部企业R&D投入强度达到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达到30%以上,培育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头部企业、知名品牌,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建成国家重大装备创新中心、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取得实质进展,为全省打造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作出德阳贡献。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