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全面深化改革“三手棋” 筑牢教育均衡发展基石

2021-01-20 17:25:5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宋开文

四川在线德阳消息(申梨 记者 薛伟光)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3%;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巩固率达100%,初中巩固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5%,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德阳前列……

一组组数字格外亮眼,一个个成果让人振奋。“十三五”时期,绵竹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创新教育体制机制,积极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推进教育现代化向纵深发展,翻开了教育事业崭新篇章。

完善基础设施 让学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1月11日上午,记者在什地学校初中二年级语文课堂上看到,老师使用交互式一体机实现了人机互动,简单的手势就可以完成书写、擦除、缩放等操作,十分方便快捷。老师廖茜雯在显示屏上预置了课堂小游戏,整堂课变得更加轻松活泼。
  “原来是教师备课教学生,以教为主,现在是引导学生以学为主,课堂知识容量更大、效率更高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倒逼我们走出舒适区,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课堂模式。”什地学校党委副书记朱英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共新增了12台交互式一体机,更新了一间计算机网络教室,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十三五”期间,一座座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楼在绵竹拔地而起,不少老牌学校也“鸟枪换炮”,多功能教室、塑胶操场等硬件配置一应俱全。“现在的学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没得说,我们家长放心,孩子也开心。”家长李林峰对记者说。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五年来,绵竹市委、市政府持续增加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夯实了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建设城东(第四)幼儿园、土门幼儿园、川师绵竹附小和川师绵竹附中,投入使用后将有效缓解大班额;建设绵竹中学图书馆及高考功能用房和南轩中学高考和课程改革设置功能用房,确保两所高中高考改革的需要;升级校园高清监控系统,配备专职保安,各校均完成了校区大门防冲撞硬质隔离;实施食堂“4D”管理模式,构建“阳光食堂”视频管理体系,落实校园“舌尖上的安全”;建成“宽带网络校校通” 标准学校31所,中小学多媒体“班班通”教室600余间,所有师生在德阳市教育资源云平台拥有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

建强教师队伍 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年来,“雁行”校长工作坊、旭兴语文名师工作室、唐韵数学名师工作室等纷纷成立,这意味着我市在校际间校长、名师交流活动中精准发力,进一步推动优质资源流动,促进城乡学校之间教研合作和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通过国家的国培计划,以及校际之间开展帮扶手拉手同进步活动,让我们的专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职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大大增强。”南轩小学教师何涌感慨道。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十三五”期间,绵竹市教育局以开展师德师风演讲、优秀教师典型事迹报告会等活动为载体,完善师德监督和考核机制,加强了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和落实。持续与江苏名校开展“十年盼生长,江苏助绵竹”“九顶问道”“暨南—绵竹”教师发展等教育教学交流活动,有力促进了教师队伍从能力培养到精神凝聚。

教师们所到之处,不仅助力绵竹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也为甘洛大山里的孩子插上了一双梦想的翅膀。“十三五”期间,绵竹市教育局积极实施“援彝教师支教计划”,选派了各类支教教师、驻村干部驻守在支教第一线,给当地带去“硬功夫”“真本领”,100余名专家团队到甘洛交流,促成24所优质学校与甘洛40所学校全域结对,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融。

全面深化改革 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1月的绵竹,空气弥漫着清冽的寒冷,而川师绵竹附小校园里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崭新的教学楼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绿茵茵的田径场上孩子们正在尽情奔跑。

川师大绵竹附小是由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领办,绵竹市委、市政府高定位规划、高品质兴建、高水平管理的一所全日制优质公办小学,2020年9月正式开校投运,不仅解决了孩子们入学难、就近入学难,还让周边百姓享受到了高质量均衡教育。

教育改革,绵竹一直在探索中。2020年9月,绵竹市正式推行“一校多区”办学模式。先行试点的是以大西街小学总校引领下的晋熙校区、春溢校区、板桥校区“一校三区”,紫岩小学总校引领下的紫岩路校区、齐天校区“一校两区”。

大西街小学校长王琴告诉记者,作为“一校多区”试点,学校通过制定规划制度、校区干部融合、教师身份认同等方式,让春溢校区、板桥校区找准“大西文化”认同感。同时,还进行课程分享、教师跟岗学习、教育教学交流,让三校区资源共享,实现城乡学校办学更为优质均衡、教育质量显著提升,让彼此在抱团发展中共同成长。

近年来,绵竹市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不断深化绵竹教育与四川师范大学合作办学成果,持续深化“一校多区”办学模式,探索“集团化”办学新路径,以协同发展、城乡互动、优势互补为重点,以“质量+特色”为路径,全面优化县域内教育资源布局,教育迸发出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