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薛伟光)今年以来,绵竹市人民法院认真分析研判绵竹疫情防控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找准司法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推动审判执行、人民群众满意度提升工程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面对接,观大局、谋大事,全方位提升司法效能,以高质量的司法质效为服务中心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审判主业:打击有力度 服务有广度
5月26日,绵竹市人民法院组成七人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杨某某、马某销售伪劣产品罪并附带公益诉讼案。该案系疫情防控期间,该院审理的绵竹市首例销售伪劣口罩公益诉讼案件。
据悉,疫情防控期间,杨某某、马某共同从胡某处购进8.6万只口罩进行销售,其中76960只被杨某某、马某通过微信及电话等方式全部销售给他人。经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检验及绵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组分析,该批次口罩为不合格假冒口罩,达不到医用口罩的防护效果,极易造成感染风险。
该院审理后认为,二被告人为谋取非法利益,销售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其行为均已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同时,该行为危害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该院遂以销售伪劣产品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杨某某、马某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5.1万元。责令两人于判决生效之日起30日内共同支付惩罚性赔偿金300144元,于判决生效之日起30日内在媒体上公开道歉。
该案以“互联网+”巡回审判的形式进行了直播,起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我院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实际,对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聚众哄抢、造谣传谣等破坏疫情防控的各类犯罪,将依法予以严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维护正常医疗秩序、防疫秩序、市场秩序。”绵竹市人民法院副院长赵建军掷地有声地说。据悉,今年1月至6月,绵竹市人民法院共审结刑事案件56件,其中涉及疫情防控的两件。
绵竹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充分体现了一个“严”字,而在民商事审判上则着重体现了一个“和”字。绵竹市汉兴宏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汉兴宏萍)因原有矿山劳务采矿井关停导致资金不足,从2018年5月27日实施停产至今。因不能清偿到期的债务,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因身体原因未及时处理,债权人申请执行转破产。
破产案件受理后,承办团队向该公司职工多次进行法律解读、情绪安抚,并与审判、执行、信访等多个部门协调配合。考虑到该公司现有生产装置是目前什绵区域唯一具备生产许可且环保达标的装置,仍有再生的价值;破产清算债权人的清偿比例低,破产和解既可以提高债权人的清偿比例,也可使企业化解债务危机。“绵竹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该破产案件,多次组织汉兴宏萍破产和解工作协调推进会,三家银行债权人与汉兴宏萍、新绵担保公司就和解协议的制定进行研究,法院也积极引导汉兴宏萍与债权人将破产清算转为破产和解。”该院民庭庭长侯高丽说。经法院积极协调,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与各个债权人进行协商,提出40%的清偿方案,取得债权人的同意。
同时,该案系德阳市首例企业破产和解案,案件的处理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因企施策、依法处置、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以“执转破转和解”+“股东债权转股权”清偿方式消解企业债务。“和解方案同时满足职工、债权人、债务人的合理诉求,实现了各方利益诉求的完美结合。该案的妥善处理既助推了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又化解了群体性事件维护了社会稳定,做到了案结事了。”多次参加该案和解工作协调推进会的绵竹市委政法委副书记肖邦成告诉记者。
该案只是绵竹市人民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服务中心大局的一个缩影。“为企业提供法律‘体检’是我们常态化的工作安排。今年,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增加了与企业面对面、点对点的频率,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法院、企业之间心连心的工作局面。”侯高丽说。
善意执行:把握好尺度 体现出温度
3月18日一大早,绵竹市人民法院执行局的王法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面印有“当执行先锋,为民企护航”的锦旗。
今年1月下旬,申请执行人贵港市某有限公司向绵竹市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要求被执行人四川某有限公司支付货款200余万元。
该院执行局立案后查控发现,被执行人在外地某银行账户有存款,但该银行冻结后不支持网络划拨,且冻结15天异议期满后,刚好是春节放假的第一天,无法及时划拨存款,执行法官便答应申请执行人在春节后一上班便及时划拨存款。谁知春节假期刚开始,便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出门及办公均受限。
为解决企业困境,执行法官想方设法,终与被执行人存款所在地法院取得了联系,讲明案件的执行困境,取得了受托法院的理解,在受托法院的帮助下,最终将被执行人在外地的银行存款200余万元及时划拨到位,解决了企业在疫情期间的燃眉之急。
据该院执行局局长沈黎介绍,在执行案件中,该院着重强调一个“善”字,促进矛盾有效化解。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慎用强制措施。精准保全,审慎查封,分类施策。审慎将因疫情影响的企业纳入失信被执人名单。因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暂时困难,但对能适应市场需要、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将积极促成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
针对农民工工资执行案件,则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坚持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兑付的原则,加大本地传统查控力度,依法运用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入境、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强制措施,迫使被执行人自觉、主动履行法律义务。同时,加强对企业、农民工的法治宣传力度,引导其依法依规用人用工以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司法服务:便民有力度 创新有速度
网上立案、与法官“面对面”视频交流、在手机上签字确认笔录……这样的场景,今年以来几乎每天都在绵竹市人民法院上演。绵竹市人民法院坚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工作理念,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服务司法改革的重要支撑,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信息化贯穿到立案、审理等全过程,为群众带来便捷的司法服务。“绵竹市人民法院吗?我现在想立案,可疫情期间出不了门怎么办呢?”今年2月,绵竹市人民法院立案庭接到当事人周某的求助电话。原来,周某想就朋友之间的民间借贷纠纷起诉。“您可以通过‘四川移动微法院’小程序进行网上立案申请,具体操作流程可查看绵竹市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上的介绍。如果还有疑问,欢迎继续来电咨询。”在绵竹市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干警的多次电话指导下,周某成功在“四川移动微法院”上申请立案。
像周某这样足不出户“指尖”立案的情况,在绵竹市人民法院并不少见。为提升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水平,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近年来,绵竹市人民法院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以信息化助力社会治理创新,升级改造诉讼服务中心,建成诉讼服务大厅,通过自助服务终端、移动微法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推动诉讼服务功能线上线下互补,有机结合,让“最多跑一次”“一趟不用跑”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法院创新建设成为现实。“绵竹市人民法院主动适应‘互联网+’形势,充分发挥互联网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加强移动微法院、互联网法庭、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远程提讯技术、网络查控系统等信息化平台的应用,从立案到调解、从庭审到执行,‘云端’办案覆盖审判、执行工作全流程,在疫情防控期间起了很好的作用。”该院副院长马学华介绍道。“云端”办案成为法院办案新模式,也在群众中间架起了一道司法便民新桥梁。
据绵竹市人民法院副院长陈昂介绍,按照绵竹市委、德阳中院的相关工作要求,绵竹市人民法院将人民群众满意度提升工程贯穿于党的建设、审判执行、司法改革、队伍建设、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并与“六稳”“六保”全面对接,全方位提升司法效能,以良好的司法质效为绵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今年3月,该院制定出台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依法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司法保障措施》,帮助企业减负担、渡难关,为企业复工复产营造良好司法环境,其中包括: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细化审判执行举措、加强社会治理、加大法治宣传力度等方面共18条具体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