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书画地图·知识闪卡】泸州篇|《题东坡潇湘竹石图卷》:杨慎真迹墨宝中的首推珍品

2022-07-26 10:46:07来源:四川新闻网编辑:宋开文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题东坡潇湘竹石图卷》,行草,绢本。纵28厘米,横105.6厘米。现藏中国美术馆。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年)八月二十六日书于四川江阳江山平远楼,即今泸州城西忠山顶上。

杨慎留在画卷上的墨宝,写在图卷后幅的末端,是一首七言长歌,其后复有小跋,凡212字。

此书描述了观赏苏轼《潇湘竹石图》所引发的丰富联想。虽然苏轼怀才不遇遭到贬谪的身世与杨慎“同病相怜”,但是杨慎并没有充满悲痛,他行笔流畅稳重,含蓄圆转,气势连绵,如行云流水般,流露出晋人韵致。结体平正飘逸,有一种轻松、自然的运动感,如同一种节拍轻盈的小步舞,彬彬有理,姿姿优雅,给人以娴静舒适、平和秀丽的美感。此卷书法媚丽清隽,萧散流畅,内藏筋骨,外流妩美,苍劲中姿媚跃出,堪称升庵墨迹中的珍品。杨慎跋文对于东坡画卷来说是增色,而对于其本人来说却是墨迹流传的重要书法、文学作品之一。受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小组委托负责整理杨慎著作的王文才先生说:“这在国内现存的升庵真迹墨宝中,首推珍品。”

作者杨慎介绍: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 、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嘉靖三年(1524年),众臣因“议大礼”,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谪戍云南期间,多次往返逗留于叙永,并为叙永的江门峡、鱼凫关、普市、雪山关、赤水河等留下了数十首诗词,至今流传甚广,对叙永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2017年杨慎入选“四川首批十大历史名人”。升庵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天府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四川省、成都市及新都区的重要文化名片。

资料来源:唐林《四川美术史》及相关文章、人民网

图片来源:四川日报截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