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西藏,他成为援藏干部的楷模丨百年百篇

2021-10-26 10:04:03来源:封面新闻编辑:宋开文

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秋日的拉萨碧空如洗,松柏环绕的拉萨烈士陵园庄严肃穆,蓝天映衬下烈士纪念碑巍峨耸立,一座座墓碑述说着墓主人生前的光荣事迹。

这里长眠着优秀的共产党员——孔繁森。他两次参与援藏工作,足迹遍布阿里各地。工资的绝大部分,他用在了补贴困难群众身上,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完成工作返回阿里的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其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了雪域高原。

纵然已经离开了20余年,当地干部群众依旧忘不了他。他的事迹广为流传,孔繁森也成为所有援藏干部的楷模。

孔繁森的最后一张照片,拍摄于新疆托里县境内。

两次援藏

他与群众结下深厚情谊

1944年,孔繁森出生在山东聊城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党的教育下,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欣然报名。

当时,孔繁森原本是作为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选调的,但在报到后,自治区党委见他年轻,身体强壮,于是改派他到海拔4700多米的岗巴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征求他意见时,孔繁森很痛快地同意了:“我年纪轻,没问题,大不了多喘几口粗气。”

那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也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牧区推广的关键时期。在岗巴县3年,他几乎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每到一地就访贫问苦,宣传党的政策,和群众一起收割、打场、挖泥塘,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西藏工作3年,孔繁森深深爱上了壮丽、神奇的雪域高原。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离开岗巴县时,藏族同胞依依不舍地含泪为他送行。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西藏工作的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二次赴藏。实际上,当时孔繁森家中母亲年事已高,妻子也体弱多病,自己去西藏后,身上的重担就将全压在妻子一人身上。满怀对家人的愧疚,他还是那句话:“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

第二次进藏,孔繁森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任职期间,他跑遍了拉萨市8个县区的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在他和全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

1992年,孔繁森二次援藏期满。这时,他却又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

孔繁森(左二)与同事在调研途中

扎根西藏

足迹遍布阿里任一角落

1992年年底,孔繁森第二次援藏期满,山东省已为他做出安排,妻子也满怀期待,等待他早日归家。但恰好就在此时,原阿里地委书记因身体不好调离,急需一位干部接任,在西藏自治区党委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孔繁森是最合适的人选。

区委主要领导找到了孔繁森:“你愿意去吗?”

孔繁森毫不犹豫回答道:“我去。”

“那你家中困难该怎么办?”

“困难有,我努力克服吧。”整个谈话仅用了半个小时,孔繁森的态度令人感动。对年近半百的孔繁森来说,这第三次选择是他人生路上的关键转折。

孔繁森到阿里以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有40多封请求调离的报告摆在他面前,这对人才奇缺的阿里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要求调走的那些同志在阿里工作了多年,这本身就是一种奉献。现在,他们申请调离,主要是对阿里的前途缺乏信心。我看,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阿里发展的突破口。”孔繁森说。

孔繁森归纳了阿里发展的六大优势:畜产品优势、矿产品优势、旅游优势、边贸优势、政策优势、人口少的优势。在任职期间,他力主恢复了郎久地热电站,阿里防抗灾基地、狮泉河给排水工程、五县住房改造工程等基础设施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

行走草原,他还经常被阿里随处可见的“海子”迷住。湖是阿里的财富,这里有鱼、盐粒、硼砂……在日土县,孔繁森推动建立了年产值上亿的山羊绒梳绒厂和鱼骨粉加工厂,此外,硼矿脱水厂、水泥厂等相继投产。

在孔繁森等地委、行署党员干部带领下,阿里经济快速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

孔繁森(右)在西藏阿里日土县过巴乡看望孤寡老人益西卓玛(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以身殉职

他仅仅留下了2件遗物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前往新疆塔城考察边贸事宜,在返程途中因路面太滑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在料理他后事时,人们只看见了2件遗物,一件是8元6角钱,另一件就是他去世前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12月的阿里,天幕低垂,雪山肃穆,这股寒风,吹进了阿里人民的心中。

消息传来后,当年12月5日,在阿里地委院内,挤满了前来吊唁的人民群众。只有6000人的狮泉河镇,却有2000多名群众自发地聚集前来,深切地悼念敬爱的孔书记。在葬礼上,一副挽联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

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这天,阿里地委、行署收到群众为安葬孔繁森的捐款1.4万元。几位藏族老人扑到灵堂前,面对孔繁森的遗像哽噎道:“孔书记,你对阿里人民恩重如山,我们不能没有你啊!”

在西藏工作期间,孔繁森(左)在辅导藏族儿童读书(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西藏和平解放40多年来,有两人去世后反响最大,一位是班禅大师,另一位就是孔繁森书记。”当时,阿里地区一位干部曾这样说道。

1994年12月15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举行了孔繁森安葬仪式,当天,拉萨烈士陵园里黑压压地挤满人,自发而来的群众遍布各处,以至于当天不得不限制名额。墓穴周围,许多藏族群众长跪不起,失声痛哭,老百姓献上的白色哈达,堆成了一座白色的小山。

“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孔繁森的一生,正如同他诗中所写,将一颗火热的心奉献给青藏高原,同时,这也是长期默默无闻、坚守高原的党员干部群像的真实写照。

1995年,孔繁森被追授“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他还荣获“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等称号。

参 考 资 料

《孔繁森:耿耿忠心照雪山》 2021年6月8日,新华社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1995年4月7日,人民日报

《孔繁森》李延海,杨凤山,郝桂尧著,1995年4月,新华出版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