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1967年9月5日,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三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标志着坦赞铁路项目正式启动。
经过多年艰苦努力,坦赞铁路于1976年正式移交给坦、赞两国政府。“钢铁斑马”终于驰骋在千里莽原上。
这条横跨东非大裂谷带,全长1860公里的铁路,从勘探到竣工历时8年时间,至今仍享有“自由之路”和“友谊之路”的美誉,为非洲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见证中非友谊的历史丰碑。
“中国应对人类有较大贡献。”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雄心壮志,也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共同追求的光荣梦想,更是“中国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秉承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信念,回望历史,在发展振兴的道路上,中非人民结下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兄弟情谊,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2019年2月14日,在坦赞铁路达累斯萨拉姆站,乘客在列车抵达后陆续出站。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
奋斗
5万多名中国援建者
用汗水和鲜血铸就“自由之路”
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西郊,有一座白色的纪念碑伫立于此,上面书写着6个中国汉字——中国专家公墓。一座座大理石墓碑上,镌刻着一群海外奋斗者的名字,他们都是因援助坦桑尼亚建设而殉职的中国专家、技术人员和工人。
据史料记载,上世纪60年代,独立后的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为了发展民族经济,支持南部非洲人民反帝反殖、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迫切需要另辟一条新的运输线路。坦桑尼亚和赞比亚首先寻求西方大国和苏联的帮助,但均遭拒绝。
1965年2月,时任坦桑尼亚总统朱利叶斯·尼雷尔首次访华,表达了请求中国援建坦桑尼亚至赞比亚铁路的愿望。中国领导人从战略高度出发,表示同意援建这条铁路。1967年6月,时任赞比亚总统肯尼思·卡翁达在访华期间,也同样探询了中国政府对修建坦赞铁路的意见。对于两国领导人的请求,中方均明确表示愿意投资修建,并强调,这是对广大非洲人民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支持。
1967年9月,中坦赞三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修建坦赞铁路的协定。当时新中国成立不足20年,在本国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倾力相助。为建设坦赞铁路,中国先后派出了5万多人次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建设,高峰时期,甚至有1.6万中方人员在现场施工。
1973年,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工人、技术人员在一起冒雨赶修坦赞铁路。新华社记者 李生南 摄
坦赞铁路于1970年10月动工兴建,1975年6月7日全线铺通,同年10月23日全面建成并试运营,1976年7月14日正式移交给坦、赞两国政府。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港口城市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中部的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公里,均由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援建。
有曾经参与坦赞铁路建设的中国建设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当时建设的条件非常艰苦。例如在吃水上,由于当时条件受限,主要是收集雨水和河水。“而且受限于检测条件,下雨的时候,只能收集雨水储存在干净的器具中,用白矾沉淀净化后饮用。”
不仅如此,在晚上睡觉时,还要应对非洲各种昆虫的袭击,例如非洲大蚂蚁等。为了预防疟疾,建设人员每个星期都会吃药,但仍然会得病。
这是2021年5月21日拍摄的位于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的中国专家公墓。新华社记者 李斯博 摄
追忆
大家风险共担不分彼此
近70名中方人员献出生命
近70岁的坦桑尼亚老人朱马·赛义德会一口流利的中文。1972年,他被选派到中国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学习铁路管理相关专业,学成回国后,他被分配到坦赞铁路的达累斯萨拉姆车站工作,曾亲历了坦赞铁路建设。
赛义德时常会想起那段到处都潜伏着危险的艰苦岁月。“修建隧道时,时常有石块从头顶滑落;渡河时,要时刻提防水中突然出现的鳄鱼。”但是面对种种艰难状况,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却从来没有退缩过。
“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始终和当地建设者在同一屋檐下生活,大家风险共担,不分彼此。”赛义德时常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大家还会聚在一起观看中国电视节目,这是那段艰苦岁月中为数不多的快乐。
为修建坦赞铁路,中方有近70人长眠异国他乡。如今,从坦赞铁路岗位上退休后的赛义德,几乎每年都会去中国专家公墓祭奠。“每次来到中国专家公墓,我总会想起那些为帮助我们而献出生命的中国朋友们,这些人远离家乡和亲人,牺牲后也没能安葬在故乡,我应该来看看他们。”
坦赞铁路的修建难度是显而易见的,铁路穿越了坦赞的高山、河流,还穿越了原始森林,有些铁路建于淤泥上,穿越无人区,还要面临野兽的袭击。有一位西方工程师在参观完后,感慨万分,称赞中国人真了不起,并直言:“只有修建过万里长城的人,才能修出这样高质量的铁路。”
赞比亚鲁西瓦西湖畔的少年儿童欢迎坦赞铁路的列车通到他们的家乡(1976年摄)。新华社发
见证
中非人民因铁路结缘
为非洲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坦赞铁路见证着中非友谊长存。2015年,由外交部政策规划司编写的《中非关系史上的丰碑——援建坦赞铁路亲历者的讲述》正式发行,时任坦桑尼亚驻华大使欣博表示,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为南部和东部非洲人民争取独立和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提供了一条真正的生命线,坦方对此永远心怀感激。
“坦赞铁路是中非人民亲善、友谊和团结的象征。中国始终是非洲的全天候朋友,是愿意询问和倾听非洲国家需求的伙伴。”时任赞比亚驻华大使姆瓦佩说道。
2017年1月11日,在肯尼亚蒙巴萨,当地民众在中国承制的蒙内铁路首批内燃机车旁载歌载舞。新华社记者 孙瑞博 摄
坦赞铁路不仅极大改善了坦赞两国的交通运输状况,为铜矿资源丰富的内陆国家赞比亚提供了出海口,多年来也为两国人民提供了廉价、可靠的出行方式。
在坦桑尼亚,坦赞铁路也扮演着协助当地人脱贫致富的重要角色。每当有旅客列车经过,农民都会在车站内摆出自产的土特产,工人们搭乘列车把机械制品送往急需的乡下。近50年来,这条享有“自由之路”和“友谊之路”美誉的铁路累计运送货物3000多万吨,运送旅客4000多万人次,为非洲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