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端上的村庄”如何“就地生财”

2020-10-14 10:31:06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编辑:宋开文

通坪村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坝底乡东南部,幅员面积18.3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170户561人,是一个羌汉藏各民族杂居村落,因地处海拔1500米以上高山,被称为“云端上的村庄”。这里山高谷深,道路崎岖,村民常年与贫穷闭塞作伴、与艰辛劳作为伍,没有像样的现代农业产业,是名副其实的“赤贫村”。2015年,全村贫困发生率高达19.1%,系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

2016年,通坪村列为四川省政府主要领导联系点和省政府办公厅定点扶贫村。近年来,在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尹力的直接关怀重视下,省政府办公厅选派优秀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全力开展帮扶工作。历经3年集中攻坚和1年巩固提升,通坪村成功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32户88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如今的通坪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全省山区贫困村决胜脱贫攻坚、加快乡村振兴的参考样本。

不到4年时间,党员干部如何带领通坪村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让这个“云端上的村庄”,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贫困村转变为多种产业结合发展为支撑的富裕村?近日,记者走进通坪村,了解该村脱贫奔康的财富“密码”。

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产业发展

走进通坪村,一座座全木结构的羌家吊脚楼拔地而起,紧邻新楼的老屋,也修葺一新。不远处的山坡上村民们正在地头覆膜、松土,好一派繁忙的景象。“我们村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以前除了家家户户养点猪赚点钱,根本没什么其他的收入来源,年轻人都纷纷外出务工。”通坪村党支部书记任正伟说,交通偏远、经济落后、人口外流是通坪村贫困的主要原因。

通坪村航拍图。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供图

“过去,村里哪家哪户要卖头猪,都要请人先把猪抬到几公里外的公路边,再找车往出运,一路折腾下来,猪儿都掉秤了八九斤;到了蔬菜上市的时候,如遇雨天,泥路打滑,连三轮车都莫法进出,只有眼睁睁的看到蔬菜烂到地里头。”通坪村村主任王华说。

省政府办公厅定点帮扶后,组建了专门的帮扶队。在实地调研和充分听取群众、专家意见后,专门编制了《通坪村脱贫攻坚总体规划》。这份规划书详实全面,涉及道路建设、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农业产业、五改三建、房屋整修、旅游扶贫、林业产业、公共服务等9个方面。其中在农业产业方面,经与干部群众座谈,专家认为可以结合通坪实际,建设生态黑猪繁育基地,创新推行生态黑猪“合同代养”模式,并依托得天独厚自然条件,发展高山蔬菜种植,逐步形成以生态畜禽和高山蔬菜为主、以优质粮经和特色林果为辅的产业发展结构。

集中优势力量,聚焦难点重点,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先后协调落实投资3894万元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的26个帮扶项目,切实解决村民尤其是困难群众的所急所需所盼。仅在道路板块,全村硬化道路由脱贫前的4.8公里增至脱贫后的41.6公里,并新建10公里村道安防护栏及金洞沟桥1座。目前,正在规划扩宽村组干线公路15.8公里,增设回车道20余处。

引进企业 代养生猪精准扶贫

记者去通坪村采访时正好赶上村民唐六庆家的黑猪出栏,货车直接开到了他家门口。

53岁的唐六庆是通坪村的贫困户,2011年因泥石流落下了二级残疾致腿脚不便,不能下地种庄稼。“当时一个娃娃上高中,一个娃娃上幼儿园,全靠老婆子一个人支撑,想挣钱,但是没得门路。”唐六庆和记者唠起了家常,2017年,想搞养殖的老唐苦于自己没门路正要放弃的时候,省政府办公厅驻村帮扶队带来了好消息。

唐六庆正在给黑猪投食。元启 摄

“在帮扶队的帮助下申请了5万元的无息小额贷款,修建了200平方的猪圈,总造价9万多元,过后政府还有补贴,就相当于自己只用了1万多元就修好了猪圈。”老唐说,2018年4月开始,他和北川禹珍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合约,代养生态黑猪。

“今年大概光养殖黑猪这块能够收入12万元左右,加上种植辣椒和魔芋,种植这块大概一年纯收益大概2万元。”唐六庆拄着拐杖一边走一边乐呵呵地说,“现在国家政策好,但是我们自己也要努力,帮扶几年,自己不努力也对不起帮扶你的人。”

北川禹珍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绵阳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是国家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该企业引进到通坪村,建立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代养模式的生态黑猪养殖基地,实现点对点的精准扶贫。

通坪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杨方春(中)带领帮扶队工作人员走访唐六庆家。元启 摄

“我们会根据农户养殖环境和面积来确定养殖数量,确保猪仔能够拥有舒适的生长环境。通坪村海拔在1500米以上,没有任何工业污染,自然植被极其丰富,适合养殖生态黑猪。”北川禹珍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华祁说,公司购买规定的猪仔提供给农户,由农业合作社提供小额贷款来垫付猪仔成本。若是贫困户代养,则公司先垫资猪仔成本,然后与农户签订代养合同和固定回收价格,农户按照公司要求养殖出栏以后,公司按合同定价进行回收。

生态黑猪养殖场。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供图

通过这种“龙头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合作代养”模式,一方面实现了点对点的精准扶贫,另一方面,通过线上互联网平台的销售和线下固定合作企业,确保了北川生态黑猪能畅销全国各地。

立足优势 高山蔬菜助农增收

通坪村林深茂密,青山碧水,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被誉为天然“氧吧”。这里可以种出安全优质的适宜蔬菜,而且高山坡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中糖分累积,口感更佳。

今年65岁的王万贵,是通坪村有机种植辣椒的能手,颇有超前思维,他知道市场上有机生态蔬菜的价格高、好卖,学会了用灯光和电杀虫的技术,不给辣椒打农药,不给土地施化肥,辣椒在地头就被客商抢光。2019年,他家蔬菜每亩产值达到6000元,4亩地毛收入达2.4万元。他信心满满地表示:“今年还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通坪村高山蔬菜种植基地。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供图

缺技术有专门的技术员上门服务,缺资金有专项产业资金。56岁的贫困户周尚军也通过种植蔬菜、中草药摸索出了一条致富路。“1年下来,种植大黄、重楼等中药材1年能收入1万多元,养猪1万元,养牛5000-6000元,种植蔬菜一年4000千元左右,一年下来3万多元纯收入也就到手了。”周尚军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收入账。

正在给中药材重楼种植地除草的周尚军。元启 摄

像王万贵和周尚军这样的种植户,只是通坪发展高山蔬菜种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通坪村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文章,立足自身独特优势,大力发展高山蔬菜,建成200亩高山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目前正加快推进村级专业合作社有机蔬菜基地创建。

周尚军给第一书记杨方春描述自己的种养殖打算。元启 摄

生态黑猪和高山蔬菜已成为通坪村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的一张响亮名片,有效带动全村父老乡亲脱贫奔康。

2019年,全村种植辣椒、魔芋、土豆等各类高山蔬菜1000多亩,养殖生态黑猪、山羊、肉牛等家畜5000余头,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探索发展中药材、林下养殖等中长期富民产业,2019年,全村农业生产总值2439.7万元、人均纯收入16850.7元、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12519.8元,分别较2016年增长73.8%、88.8%、158.4%,被省、市评选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为通坪村脱贫后的幸福生活上“保险”

早在2016年5月,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尹力专程到北川县坝底乡通坪村为村党支部党员讲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在这场讲座上,尹力强调,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认清发展形势,坚定理想信念,带领群众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入党誓言。

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尹力专程到北川县坝底乡通坪村为村党支部党员讲党课。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供图

今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张剡带队前往北川县通坪村看望慰问结对帮扶贫困户,并组织召开定点帮扶工作座谈会。张剡要求北川县和通坪村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要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要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乡村经济产业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从根本上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川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张剡一行看望慰问结对帮扶贫困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供图

今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陈彦夫带队到通坪村开展主题教育调研讲授专题党课。他指出,通过实地走访,看到村里和群众生产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为基层干部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苦干实干的工作作风、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深深感动。驻村干部要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加强对政策文件和当地历史文化的学习;针对每户群众不同情况,积极想办法、谋对策,帮助群众进一步发展产业,与群众建立深厚情谊;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创建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北川县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陈彦夫带队到通坪村开展主题教育调研讲授专题党课。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供图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如何让村民在脱贫攻坚结束后保持收入年年长,为致富奔康幸福生活上“保险”的命题让通坪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杨方春深感责任重大,在他看来绕不开的还是“产业扶贫”。

“小山村同样可以有大产业。产业扶贫是‘真脱贫、脱真贫’的关键,要在‘精准’上下功夫,必须因地制宜,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要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变‘开发式’扶贫为‘参与式’扶贫,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政府‘一头热’的扶贫模式。”通坪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杨方春说,结合通坪村的海拔、土壤、水源、气候条件和产业基础,积极探索“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产业实现形式上走种养循环路子,在具体业态选择上突出生态黑猪、山羊为主的养殖业和辣椒、魔芋等高山蔬菜为主的种植业,在利益联结上通过财政投资股权量化的形式壮大集体经济,几年的探索实践,成功促使通坪村农业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力助推群众奔康致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