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在这个“临时的家”吃得饱住得好

2020-08-21 09:26:59来源:四川日报编辑:宋开文

盆地这轮强降雨趋于结束,但防汛减灾这根弦丝毫不能松。各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守一线、咬紧牙关、连续作战,正将工作重心逐步从一线救援转移到受灾群众安置、心理疏导,受灾区域清淤、防疫消杀等方面。

清淤消杀

泸州江阳:清淤任务完成近半

□郭慧琳 本报记者 魏冯

“1!2!3!走!”8月20日一大早,泸州市江阳区东门口,几名清淤志愿者组成小分队,拿着扫帚和铁铲干劲十足。

8月19日下午开始,泸州水位持续减退。为了赶在淤泥变硬前清淤,泸州江阳区集结武警、消防、民兵、机关干部等力量从19日晚开始清淤,截至8月20日18时,共出动清淤人员1万余名,完成清淤面积约18万平方米,清淤工作完成近半。

泸州市江阳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晏杰介绍,将对江阳区北城街道、南城街道、大山坪街道进行2至3次消杀工作。

泸州市卫健委疾控科科长费宁介绍,今年在常态消杀工作中增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临时安置点内人员不固定且较密集,当地在泸县海潮镇海潮中学等临时安置点大门处设置体温检测点,为入住居民分发出入证,对进出人员检测体温。

据泸州市卫健委统计,泸州市共组建66支防疫队伍,截至20日中午12时,已实施消杀面积89000平方米。

雅安雨城:2000余人清淤防疫

□胡月 本报记者 文莎

这两天,雅安各行各业组成2000余人志愿者队伍奋战在清淤一线,确保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麻烦来几个人,帮忙搬一下。”8月20日,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主街上,串串香老板沈俊武一声吆喝,10余名正在清淤的志愿者立刻放下手中的铁锹、扫帚赶来帮忙,将被水泡过的桌椅板凳搬至空旷地带晾干。

距离雅安市区10公里左右的草坝镇是受灾较为严重的区域。记者看到,洒水车正在冲洗淤泥,志愿者正同群众一起清洗街道和沿街房屋的外墙。“公路上的泥浆淹到了膝盖。”草坝镇水口村临时党支部书记李洪祥说,在志愿者帮助下,两天时间基本清理完。“真的很感谢大家帮助我们守护家园。”村民穆俊雄对前来帮忙的志愿者深深鞠了一躬。

“虽然损失较重,但现在也没时间考虑别的,清淤自救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雅安市金旗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草坝工业园区,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厂房、机器都进水了,手里还积压有订单,必须尽快恢复生产。”

雅安市雨城区卫健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成立了应急消杀工作小组,共60余名防疫人员,分成4组,对洪水淹过的街道、居民房屋内外环境、学校、农贸市场、公共厕所及垃圾收集点等重点场所进行无死角喷洒消毒,同时向受灾群众宣传普及洪涝灾害后卫生防疫相关知识。

除险加固

什邡石亭江中河口堤防险情排除

本报讯(记者 余如波)8月20日20时,经过200多人4天3夜的紧急抢险,在“8·16”洪水中损毁的什邡市石亭江中河口段长约350米、宽约20米的堤防险情基本排除,沿河道路北京大道恢复正常通行,受险情威胁的企业生产安全得到保障。

负责此次抢险工程的什邡市恒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川介绍,施工中采取砼防冲体护基与吨袋砌筑相结合的方式,对顶冲点以及其它的受损部位进行修复,并填筑至度汛高程。应急抢险施工作业结束后,还要对损毁堤防基础和护坡等进行修复,确保此处堤防能安全度汛。

妥善安置

乐山凤洲岛群众零伤亡成功大转移之后,分别住进安置点

在这个“临时的家”吃得饱住得好

□代玉巍 本报记者 刘付诗晨 黄大海

“你快点回来吃饭咯。”8月20日下午6点,记者刚走进安置点之一的学府花园酒店3楼,就听到乐山市市中区凤洲岛大佛坝村二组的王占英给自己13岁的女儿打电话。

8月17日晚,乐山市再次遭遇强降雨,青衣江出现百年一遇洪水,乐山市市中区凤洲岛成了孤岛,大佛坝村1020名村民被困。经过多方30多个小时救援,8月19日中午12点,1020名被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一部分投靠亲友,剩余的受灾群众集中在中心城区12家酒店临时安置。

这里都是热菜热饭,管够管饱

“发的都是热鸡腿热菜,按时发放,比家里还准时。”王占英说,安置点饮食供应有了较大的改善,之前是面包、饼干这些干粮,这两天都是热菜热饭,管够管饱。“房子被冲了,这里就是我们临时的家。”

村民黄欢一听有记者来,马上凑了上来:“太感谢救援人员了,老人和残疾人全是他们抱着出来的。”

420房,床沿上有个新搭的脊椎支撑架,方便毛秀琼坐起吃饭。50岁的她常年卧病在床,救援人员拿出自备的梯子和担架,人传人将她送到冲锋舟上。

“老人、小孩和病人是最先被转移的。”黄欢告诉记者,能进村的船都很小,一次只能坐几个人,青壮年都坚持到了下午4时之后才开始转移。因为临近大佛景区,建筑限高,村民修建的住房高度普遍没有超过树林,平时没有问题,洪水来后,茂密的树林成了救援人员进村最大的障碍。加上房屋间距过密,村里户与户之间的巷子,最宽的也只够两人并排行走,冲锋舟和快艇都很难进入。

另一个安置点兑阳湾酒店,村民黄正英正在收衣服。“我们第一批就被转移过来了,有吃有喝有住。”黄正英回忆,18日早上9点过,已经被困几个小时的她刚一看到快艇经过,马上挥动衣物呼救。救援快艇很快开来,但被桂花树和铁栅栏阻挡了,“人游泳都游不过来,快艇冲了3次,花了快半小时都没法靠近。”最后,救援人员寻找到漂浮在当地的一艘民用小船,才划船过来将他们救起。

黄正英告诉记者,她自告奋勇为救援人员当向导,很多地方电线树枝到处都是,快艇根本避不开,稍不注意就会被缠绕。

“再难,也要把群众救出来。”乐山市消防救援支队队长赵亮告诉记者,大船过河小船进村,接力转移,至8月19日中午12时,被困村民零伤亡成功大转移。

短暂上岛整理物品,又接又送

后怕的还有88岁的胡宝珍。20日中午记者见到她时,她的精神恢复了许多。

胡宝珍回忆,这是她记忆里最厉害的一次涨水。她和92岁的老伴被56岁的儿子托举到房顶和房檐木板的夹层里,动弹不得。因为没有窗户,一直没有被救援队伍发现。18日下午2点,熟悉情况的村民带领救援人员找到他们,将屋顶瓦层层掀开,才将老人抱出来。经医护人员仔细检查无恙后,胡宝珍同老伴、儿子一起到了安置酒店。志愿者们还耐心地向他们介绍了酒店设施的使用方法。

8月20日,记者在安置点又一次见到了曾经采访过的胡蓉,在胡蓉住的酒店里,记者看到床单干净而整齐,水电也齐全。“很不错哦,我们刚住进来不久就有志愿者上门,怕我们住不惯酒店,还一直问我们缺什么东西。”

8月20日下午,市中区相关部门专门组织村民回凤洲岛取一些重要物品。

“大爷,我帮你提一下行李。”“大家请往这边走,注意脚下。”下午4点,最后一批返回凤洲岛家中整理物品的居民乘坐轮船在乐山港码头上岸。杜剑是其中之一,他拎着自家的几只大公鸡,还有一个大背包,乘坐免费公交专线回到安置点。“虽然知道什么都没有了,但是还是放心不下想回去看看,证件那些万一还在呢。”杜大爷说,感谢村主任把我们挨家挨户叫醒,幸好一家人都没事。

大佛坝村的消杀工作也在进行。乐山市市中区已派专业医护和房屋质量安全监测人员进入凤洲岛,对受灾房屋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灾后无大疫。同时,技术人员正集中检测评估房屋质量安全。

根据预测,23日当地可能有一轮强降雨。待这轮强降雨过后,当地将安排受灾群众回岛。

现场特写

探访省级抗洪救援队二分队——

我们时刻保持备战状态

□本报记者 刘春华

“今天可以穿袜子了,昨天不行,因为创口会和袜子粘在一起。”8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省级抗洪救援队二分队成都龙泉驿区西河镇备勤点采访,发现站助理杨清脚后跟露在皮鞋外面——连续4天抗洪抢险,他的脚已经被水泡烂了。

8月16日到19日,省级抗洪救援队二分队全体成员连续转战成都市区、金堂县以及乐山市,转移被困群众,19日晚上10点过才从乐山返回备勤点。

记者到达时,备勤点非常安静,除了指导员罗焕林、站助理杨清和站助理高翔在办公室商议工作外,队员们都在房间内短暂休整,有的闭目养神,有的讨论舟艇驾驶技术,有的在讲述救援场景……

“我们是16日上午11点接到支援金堂的任务。”罗焕林的声音有些沙哑。当日,他和杨清、高翔分别带队在成都市区抢险时,接到了驰援金堂的任务。

17日,救援队在金堂县三星镇幸福村白鹭岛成功转移被困村民70多人。此后,又前往金堂县赵镇赵渡社区抢险救援。“从中午一直干到晚上9点多,直到最后一名群众被转移到安全地带。”

18日,刚在金堂县抢险完毕还没来得及休整,二分队又前往乐山抢险救援。“当时乐山城区部分区域积水,部分道路交通受阻,临江区域和凤洲岛被淹。”罗焕林介绍,平时严格训练,大家充满信心。

二分队是为抗洪救援临时组建的队伍,由来自成都各区县的消防救援人员组成,平时器材训练、水域训练等训练科目一致,配合起来十分默契。在乐山救援时,由于水太急冲锋舟无法使用,当地找来运沙大船,救援队将冲锋舟挂在船上,大船拖小船,将救援队员和冲锋舟送往凤洲岛,帮助凤洲岛被困群众安全转移。

返回备勤点,大家十分疲惫,但训练没有放松。第二天吃完早饭,他们又开始了备战训练。在通信员陈金山的相机里,队员们有的检查船车,有的维护射绳枪,有的在检查冲锋舟,还有的在维护舷外机……

据四川省气象台预计,新一轮较明显的降雨天气过程从8月22日晚开始。罗焕林说:“我们时刻保持着备战状态,保证器材装备完整好用,保证队伍随时拉得出打得赢。”

心系群众

“孤岛”村民陆续返家

□杨晓川 本报记者 王吉南

8月20日中午11点,在宜宾市翠屏区思坡镇岷江边的小龙浩码头,几十名中河村村民正在等待乘坐渡船回家。早些时候,渡船已经运送了一批青壮村民、工作人员回村查看情况。

洪水让中和村成为四面环水的孤岛,居民全部被困。8月18日,救援人员出动海事救援船进行紧急转移。

“刚才和先回去的侄儿通了电话,得知家里的损失很小。”村民曹运南说。旁边村民一片附和,“只要人没事就好。”

12点半左右,渡船终于靠岸,村民依次下船。码头处全是厚厚的淤泥,数名党员干部、民兵、志愿者正在清淤,疏通道路,部分街道已清理出来。

思坡镇党委副书记周子棋介绍,此次动用了3条船只把村民接回中河村。待清淤完毕后,将对房屋和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杀,电、水、气等也将在线路设备修复后接通。截至8月20日中午12点,思坡镇已有1440余人返回家中。

安置点放映露天电影

□本报记者 王吉南

8月20日晚上8点,一场特殊的露天电影在宜宾市叙州区蕨溪镇泥南中学开映。这里是受灾群众集中临时安置点之一。

8月16日起,当地政府陆续组织群众转移,有些人已经在临时安置点滞留了三四天,难免情绪沮丧。除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外,群众心理也需安抚和疏导。

“要不要放一场露天电影?”8月19日下午,镇上电影放映员提出建议,立刻得到临时安置点工作人员的认同。工作人员在泥南中学操场清理出一块空地,电影《陈赓晋南大捷》里恢宏的战争场面投射在幕布上。

“操场上放电影了,走哇。”火箭坝村民王明军听到放电影的消息,立马招呼身边的人。很多人都被这场特殊的电影所吸引。

“场地有限,不少人只能站着,近两个小时的电影大家都坚持看到了片尾。”负责后勤保障的泥南社区支部书记邱英告诉记者,“我们这里安置的群众数量很多,吃饭的有800多人,住宿的也有400多人,心理安抚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镇村干部、公安民警、医生、电工都24小时在岗,工作人员有时间就会对群众进行心理疏导。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