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吴浩
“免费车票”公益扶贫项目,由共青团四川省委、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起,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根据实际上下学车费给予补贴,同时针对受助学生、学校老师开展路途安全培训。
“免费车票”公益扶贫项目由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和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实行。目前在四川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片区”实施。
7月10日这个周五,凉山普格县民族初级中学没有发放“免费车票”,这还是这学期以来的第一次。
过去一年,每个周五拿上“免费车票”乘坐包车回家,已经成了初三·一班吉牛阿日愉快的习惯和记忆。但这个周末不能回家,丝毫没有影响吉牛的心情,几天后就是中考了,吉牛和初三全体同学留在学校做最后冲刺。
吉牛很期待中考的到来,“我的目标是考进州民族中学。”吉牛说,过去这一年受益于“免费车票”,自己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现在已经冲进了年级前十,“去西昌读书,以前不敢说,现在我有信心。”
今年上半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社会扶贫司公布2019年全国“社会组织扶贫50佳案例”,由共青团四川省委和四川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共同策划实施的公益项目“免费车票”榜上有名。
从2018年启动,到如今项目实施刚好3个完整学期,这是一个怎样的公益项目?这张车票帮到了哪些孩子、起到了哪些效果?近日,川报观察记者对“免费车票”进行了调查走访。
调研发现
针对学生上下学的交通费用及路途安全的关注不够
一张比手掌略长略宽的蓝绿色车票,配有副票,正面写着“学校”和“家”,两者中间有双向箭头连接,背景画着蓝天白云青山校园和校车。票的背面,有一片白色的爱心留言区,有想说的话,可以写在上面。
这就是“免费车票”,正被甘孜州巴塘县团结小学二年级的绒登泽仁拿在手里。
免费车票
绒登泽仁家在巴塘县列衣乡,距离学校52公里。没有免费车票的时候,每周一的凌晨5点,他就要坐上父亲的摩托车,顶着2小时的寒风去上学。周末放学,绒登泽仁需要和同样住在列衣乡,甚至更远的德达乡的同学一起拼个车回家,每人单程车费超过25元。如果没有拼到车,就只能等父亲来接,回到家天早就黑了。
上学是一件需要如此翻山越岭、举家动员的事儿吗?在山地、高原和丘陵面积占到全省面积大部分的四川,这是一个很现实的情况。
12岁的哈马么牛各,是凉山州布拖县特里木小学五年级七班的学生,她的家在布拖县衣某区俄里坪乡洛底村2组,这里海拔将近3000米,是真正的大山深处。从学校到村里,坐车加步行,牛各需要花去3个小时左右。每周来回60元的车费,对牛各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孩子们上学很多时候靠步行加坐车
不仅仅是山高路远的我省三州地区,位于乌蒙山区的泸州市古蔺县皇华中学,提到住得最远的学生,校长周静也眉头一皱,“住文风村的那几个娃娃,每次回家转车加走路,要折腾差不多3个小时。”
虽然四川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已经在人口密集的村、乡镇全面覆盖,但是受特殊地理环境的限制,即使从家到学校的公路已修通,但依然有学生上学的路途相对较远。上放学耗时多、车费负担较大,如此处境的孩子在我省各地各学校零零散散加起来,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主要集中在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原则上小学1至3年级学生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路途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4至6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在住宿、生活、交通、安全等有保障的前提下可适当寄宿。
没有免费车票的放学路
2018年3月至5月,共青团四川省委组织开展调研,涉及当时四川45个贫困县,调研得到了一组数据,在这些地区,因家庭困难无力负担昂贵的交通费用,只能选择走路上学,单边路途时间大于2小时的学生超过50%,其中超过4小时的占10%左右,远远超过《意见》上所建议的“不超过半小时”。
这是一个新产生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涉及脱贫攻坚,也与乡村振兴有关。目前,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所享受的资助政策包括“三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以及高海拔民族地区学校取暖补助等,在衣、食、住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善的保障措施,但针对学生上学放学的交通费用及路途安全的关注却相对较少。这个问题若能处理好了,对两项中心工作都有助力。
项目启动
为孩子上放学带来时间、经济和安全等方面的显著变化
2018年下半年,“免费车票”公益项目开始了酝酿,拟在我省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片区”实施。项目计划为贫困学生提供车费补贴,使贫困学生由走路上学变为乘车上学,减轻走路上学的疲惫,缩短上学的时间,同时减轻学生家庭负担。项目还计划为学生提供安全培训,讲解校园与道路安全知识,有利于提升安全意识。
这个项目在全国范围内也属于创新之举,由省群团中心、省青基会具体执行,于2018年9月项目启动。截至2020年5月,“免费车票”已先后在我省“四大片区”的13个贫困县落地,累计让3149名学生受益。
“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6月17日下午,在凉山州普格县民族中学的阶梯教室内,来自共青团普格县委的青少年事务社工吉子阿呷,为该校享受免费车票的99名同学,上起了期末考试前的最后一堂交通安全培训课,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识别超载车辆和黑车。
交通安全培训课
同学们上课的时候,该校团委书记黄军也坐到最后一排静静听着,“这项目是真的好哇。”学生和老师关于黑车问题的问答互动,勾起了他的回忆。
“我们学校学生的通勤,也算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黄军说,因为学校在距离县城有一定距离的山上,“免费车票”实施前,不少学生放学后都会走近1个小时的路程到县汽车站坐车回家,但因为是短时间内大量学生聚集,汽车站的运力弹性不够,常常就有学生买不到票,无奈下有的学生会走上3到4个小时回家,有的学生则会选择坐黑车,安全隐患就很大。
“之前出现过几次查黑车,然后我们的学生在车上,老师被通知去领人的情况。”黄军说。
现在情况已大幅改善。学校根据获得项目资助的学生数量,直接包了3辆大车在校门口接学生,然后学生直接被拉到离家最近的乡镇再解散,最远的学生在晚饭前也能到家。
普格县受资助的阿库么子作和妹妹
明面上改变,这只是一部分。普格县五道箐乡中心小学校五年级一班的沈特尔歪,是最早一批接受免费车票资助的学生,至今已经三个学期。父亲去世后,沈特尔歪随母亲吉布莫次洛住在离学校较远的螺髻山镇上,家中只有母亲、奶奶,家境非常困难,如果没有免费车票,用她自己的话说,“可能就不会坚持读书了”,因为她每天上学的车费是来回14元,一个月300元左右,这对于她的家庭负担太大。
沈特尔歪算是个例,更广泛的情况,可以简单算一笔账:以往返次数较少的寄宿制学校为例,一个学生每周回家,每年保守估计往返于家和学校45次,按单程平均交通费40元计算,来回80元,每年用于学生上学放学的交通费达3600元。这还未考虑多子女在读、路程更远等情况。而在免费车票开始实施之前的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收入脱贫标准为人均3300元。
可以看到,时间、经济和安全,这是免费车票能够带来的三个显性变化。
隐形福利
还有哪些改变?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免费车票
在孩子、老师、家长甚至司机眼中,“免费车票”带来了哪些改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这些隐藏得相对深一些的变化,却从不同角度展现出免费车票作为一个填补“最后一公里”短板的公益项目,它独到的温暖与体贴。
安小燕今年9岁,在五道箐乡中心小学校3年级2班读书。年纪太小的她对“免费车票”还没有完整的概念,但孩子知道,今年自己的脚没有被冻疼了。
安小燕住在螺髻山镇黄草坪四村一组,以前她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最害怕的就是下雨天,鞋子会打湿,如果是冬天下雨就更糟糕,雪地泥地里淌过后,脚指头会被冻木,坐进教室后很久都还没知觉。去年冬天,因为开始坐公交上下学,安小燕脚上的冻疮没有再发作。
甘洛海棠中心小学免费车票发放现场
吉巴莫次歪是5年级2班的学生,她每天都要去割猪草,没有免费车票的日子,走路回到家后天色已经将晚,为了赶在天黑完之前割完猪草,吉巴会先割草再吃饭。对她来说,免费车票就意味着可以吃上一口热腾腾的晚饭。
姜尔扎是安小燕的语文老师,因为自己带的班级孩子年纪相对较小,她总担心,就不自觉的在早自习的间隙去走廊瞭望一下,看看班里几个住得远又是走路上学的娃娃到了没有。“免费车票”进驻学校以后,走廊上基本上看不到姜尔扎来回踱步的身影了。
沙马子哈是学校的德育室主任,也是吉巴的数学老师。以前的吉巴,几乎是不会出现在早自习上的,哪怕她6点起床,赶到学校也要8点半左右,早自习多数时候已经结束了,而且走了一个多小时,吉巴的精神状态一般都不好,学习效率比较低。
“吉巴的变化,我是看在眼里的。”沙马子哈说,以前吉巴学习成绩很一般,特别是需要大量做题的数学,尤其差,但是作为老师他也理解,吉巴每天没有那么多时间做练习题。
获得“免费车票”以后,吉巴的学习成绩可以说是“弹射起步”,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吉巴的数学考过94分,这是沙马子哈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成绩的直线提升也让吉巴有了新的憧憬,她想考到西昌上初中。以她目前的成绩和上升势头,沙马子哈觉得她很有可能梦想成真,“这孩子的人生轨迹就变了啊。”
甘洛海棠中心小学免费车票发放现场
类似成绩提升明显的例子并不少见,几乎每一个受访的老师都表示,被“免费车票”覆盖的孩子,成绩都有或多或少的提高。
“上学之路少了风吹日晒,少了时间消耗,少了车费压力,学习的心境肯定要稳定从容一些的。”甘孜州巴塘县巴塘中学校团委书记舒益认为,求学整体环境的变化带来学习效率的提升,肯定对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孩子们和其家庭有着切实的帮助,“总成绩提高20分左右的,一抓一大把。”类似的话,古蔺县皇华中学校长周静也说过。
吉巴和安小燕住得近,两人是周末时一起割猪草的好伙伴。记者随她们一起回了家。在村里,记者见到了劳作归来的吉巴母亲肖伍机,这位朴实的妇人直言,如果没有“免费车票”,吉巴的妹妹安倩去年不会按标准年龄上小学一年级,至少会等到明年吉巴上初中住校后,“因为家里供不动两个同时走读的孩子”。“免费车票”对于这个家庭,意味着提供了一次公平受教育的机会。
这些林林总总的变化和感受汇总起来,让这段本来关注度不够的求学路,因为这个公益项目一下子变得丰满立体了很多,就像布拖汽车站副经理阿子日合的感叹,“这些孩子挺幸运的。”
阿子日合是布拖汽车站的“免费车票”责任人,他说这个项目总让他想到自己的童年,当年他也是每天走一个多小时的路去学校,遇到下雨和下雪,“就算不摔跤,全身都要甩起泥巴”,偶尔会遇到好心的马车师傅搭他一程,就会感恩很久。
“我全力参与这个项目,就是想让现在的孩子少吃我们当初那种苦,顺带也找一找当年马车师傅搭学生的幸福感。”阿子日合笑着说。
未来可期
不断进化的免费车票,在更多维度发挥作用
“配套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效果怎么样?”“对项目有什么建议吗?”6月下旬到7月初,和记者的走访调查同步,“免费车票”项目组也派出了工作人员,对项目的各个相关实施单位进行了现场或电话回访。
目前,全省的脱贫攻坚工作收官在即,乡村振兴事业也快马加鞭,外部大环境的改变,让覆盖面越来越大、关注度越来越高的“免费车票”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的发展与进化。
一个公益项目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资金、运营等方面支撑。运行了3个学期,免费车票也在多个方面发现了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就是惠及人群的问题。目前,免费车票惠及的学生,是贫困县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且上学路途较远的贫困学生,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随着今年脱贫攻坚工作收尾以及部分资助学生毕业升学,在新一轮的投放和覆盖中该怎么更精准的遴选资助对象,成为新的问题。
“在消除了绝对贫困以后,相对贫困、因故返贫以及困难家庭依然会存在,这是今后的关注重点之一。”据项目相关负责人透露,项目组还在考虑在合适的点位,选择一些相对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孩子进行资助,以此带动当地好学风气的进一步养成。
同时,随着项目覆盖面越来越广,对项目运营的人才需求也不断扩大,比如为孩子们授交通安全课的老师,特别是在师资力量本就相对薄弱的三州地区,这个队伍该如何建设?
“本地的社工、学校的老师、西部计划志愿者,这些都是我们的重点发展对象。”据共青团普格县委副书记黄朋介绍,经过和项目组的探讨,凉山片区的“免费车票”正计划把“火苗计划”纳入进来。
“火苗计划”是由共青团四川省委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围绕凉山州深度贫困地区青少年合法权益维护、移风易俗、禁毒防艾宣传教育、思想引导等方面开展服务的项目,“因为采取团干部+社工+志愿者的工作模式,这支队伍的人才专业性有保障。”黄朋说,这种资源整合人才共享的思路,可以成为探索项目人才培养的重点关注方向。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目前项目组为授课的老师统一准备了教材,不过鼓励在地老师在此基础上创新打造特色课程,也是项目组一直坚持的理念。吉子阿呷目前已经开始联系交警和驾驶员方面的朋友,她希望在下个学期的交通安全课上,能有更加专业的人士前来,用自己来自一线的经历,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上课体验。
“在课程的具体内容上,我们也计划进行延展,加入校园安全、防拐卖防性侵、社区安全等内容,使项目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布拖汽车站司机吉尔子呷
其实在项目的落地过程中,已经有点位结合本地情况开始了创新。比如普格县民族初级中学,老师们发现不少孩子会丢三落四,临上车找不到票了,就制作了一个胸牌挂在孩子们脖子上,胸牌上有名字、班级和照片,因为是包车制,司机看到胸牌也等同于看到了免费车票。
“免费车票不一定就是真的票嘛,比如公交卡这种形式也可以。”该负责人表示。
“建议把高中纳入进来。”
“建议课程增加公共卫生领域。”
“建议让公交车和大巴车都能接收持票的学生。”
在回访中,一条条的建议体现了大家对免费车票的各种期待。作为一个公益项目,如何更好的筹款来推动发展,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目前,免费车票主要是通过财政补贴以及社会众筹的形式募集资金,与爱心企业合作、网络众筹等是主要方式。在布拖县,承担有“免费车票”运送任务的客车司机吉尔子呷,在项目启动后跑到布拖汽车站去贴了好几张“免费车票”项目的海报,他说,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家长和司机了解、支持这个项目。
目前,为使社会大众更加了解“免费车票”,项目组特别设计了整套VI,包含项目logo、车票设计、明信片等,还邀请专业摄影公司拍摄了“免费车票”MG动画及项目宣传片。
“还需要进一步增强项目的社会影响力。”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各市州团委、各市州网信办等部门也对项目的开展实施有很多支持,所以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也很明确,就是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确保项目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
记者手记
小车票 大魅力
有两个细节,采访后多次浮现在记者脑中。
一个是2018年下半年,记者随项目组在凉山州雷波县做项目前期考察时,时任团雷波县县委副书记从办公室追了出来,再次向项目组表达希望这个项目能够第一时间落地雷波,同时自己方面一定全力做好配合的意愿。其实这样的话此前她已经说了多次,但此刻这位基层干部言语中传递而来的真诚,让我在项目还未启动时,就已经对“免费车票”充满了期待。
另一个,是社工吉子阿呷讲的一个亲身经历。有一次,她给学生们上完交通安全课后就站在校门口等车,一个孩子突然从马路对面直冲冲扑进了自己怀里,紧紧抱住了她。她仔细观察孩子却发现不认识,一时间有点蒙。结果孩子抱了她一会儿,用彝语说了一句“谢谢免费车票”,就又跑开了。后来吉子阿呷从侧面了解到,这个孩子奶奶病重,免费车票让她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在奶奶身边。
这事儿给了吉子阿呷莫大的动力,也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免费车票的独特魅力。这个魅力在哪儿?应该就是它精准的命中了我们口中常说的“最后一公里”,这个领域关注少,发现了那就精耕,把短板补上。可以看到,这个项目不仅通过车费补贴,缓解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还通过安全培训,有效参与了教育扶贫。与此同时,它附带的一波隐形的利好,也让了解它的人,从前期到后期都能充满期待,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源推动公益扶贫事业的发展。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最后一公里”这个角度上看,免费车票“个子”虽小,却凭借其独特精准的切入点,已经展示出了大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