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内外两手抓 增强区域经济整体实力

www.scol.com.cn  (2018-08-06 10:27:51)  来源:德阳日报  
编辑:宋开文  

8月3日上午,解读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举行。会议专题解读了实施协调发展行动的重要背景、主要内容和目标路径,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实施协调发展行动,促进优势互补、联动发展,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整体实力。这是我市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关于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等重大部署的有力之举。对于我市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各区域共同繁荣具有重大意义。

干什么?

用3到5年时间实现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成德两市在发展规划、交通建设、通信设施、城市品质、产业布局和政策联动等方面高度协同,初步构建科学的成德同城化发展空间格局,助推成都市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助推德阳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共同打造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到2022年,成德绵产业链基本形成,产业联动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成效显著;成德绵通勤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成德区域间动车公交化运营密度加大;政策共建共用、要素自由流动的机制体制全面形成。

中心城市规划建设质量更优,城镇化质量明显提升,到2022年中心城市规模达到150平方公里以上、150万人口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7%。

市县产业布局、利益分享的机制体制逐步建成,县域经济提质升位,广汉3年、什邡绵竹5年重返全省十强县,3年建成市县“半小时通勤圈”。

城镇承载能力显著提升。2022年,将“百镇建设行动”26个试点镇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良、功能设施齐备、产业特色鲜明、公共服务完善的美丽和谐宜居小镇。力争成功创建打造3个左右国家级特色小镇,6个左右省级特色小镇和一批享誉省内外的知名小镇。

怎么干?

稳步实施两大举措

对外携手共进,加速推进成德同城化、德绵一体化发展进程

加快推进成德同城化率先突破。深入落实成德一体化系列协议,加快与成都间的区域规划、交通建设、通信设施、城市品质、产业布局、政策机制“六个协同”。因此,一要推动规划对接。积极融入成都东进战略;二要推动项目对接。全面推进《成德同城三年行动计划》和《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两个行动计划的实施;三要推动工作对接。建立健全成都和德阳两地各部门统筹联席机制和干部交流机制,积极与成都的相关职能部门对接,学习借鉴成都在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等领域的先进理念和创新举措,推进成德同城建设项目精准化发展。

加快推进德绵一体化发展。编制《罗绵同城化空间发展规划》《罗绵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等重点规划编制,构建德绵一体化规划体系。加强边界区合作,依托罗江金山军民融合产业园、绵阳高新区率先探索建设德绵边界示范区。加快推进德罗干道、成德大道北延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先行对接。加强产业合作,大力推进罗江军民融合产业园对接中国科技城,完善院校企地协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主动承接京东方、长虹等产业配套。加快推进绵竹、安州跨区域项目—卡宾滑雪场建设。建立健全沟通顺畅、协商共赢的工作推进机制体制,统筹推进政策协同。

对内统筹协调,推进中心城市优化提升,坚持市县统筹、城镇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中心城市优化提升。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坚持把产业修链、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健康修身作为做优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的主线,坚持“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自然生长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理念”。具体说则是实施“北优、南进、东拓、西扩、中提升”措施优化空间布局。北优:依托城际北站交通枢纽,塑造城市新区公共服务中心,带动中心城区北部空间发展,提升德阳市区域服务职能。南进:跨过嘉陵江路,金沙江路向南拓展。推进成德一体化,增量与存量并举,优先保障区域服务职能发展,打造德阳对接成都的南部门户。东拓:依托龙泉山拓展城市空间,形成旅游休闲、文化教育、高品质居住等特色组团,建设区域高端生态服务功能区。西扩:向西适度扩展产业用地,加强产业创新提升与产城融合发展,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中提升:以优先建设公共配套设施,优先分配公共空间和公共绿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积极推动城区提档升级,保护好城市不同发展时期形成的空间肌理和集体记忆,以植入绵远河两岸休闲服务职能空间为重点,全面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坚持把城市作为景区来打造,完善城市功能,坚持为人管城,提升市民居住舒适感和幸福感。

加快推进市县统筹联动。加大市级统筹力度,充分利用政策指引、产业布局、项目投资等手段和方式,引导各县(市、区)培育和发展3-4个主导产业。旌阳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商贸、现代物流;罗江重点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文体旅游;广汉重点发展油气装备、现代医药、食品加工;什邡重点发展食品饮料、通用航空、轨道交通;绵竹重点发展白酒、锂电、生态旅游;中江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农产品精深加工;德阳经开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数字经济;德阳高新区重点发展通用航空、智能制造、教育金融,努力形成全市“一盘棋”又各具特色的协调发展大格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全面激活县域经济主体活力,打造特色经济强县,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县域经济提质升位行动,推进广汉、什邡绵竹重返“十强县”。推进市—县(市、区)交通建设互联互通,构建“三环多轴”市域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分步稳妥推进广汉、什邡、绵竹撤市设区工作,不断优化县级行政区划设置。

加快推进城镇承载能力提升。优化市域“一主五副、两片三轴”城镇空间体系,以提高质量为关键,推动实施空间“多规合一”,促进市、县、镇、村协调发展。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小城镇经济实力。按照“一镇一主业”的思路,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科学确定小城镇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农业大镇,培育和形成比较优势,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构建小城镇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不断完善小城镇教育、卫生、文化、科技、商贸、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十个一”工程。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小城镇管理水平。大力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百镇建设行动”、特色小镇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有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德阳日报记者 杜晓鹏)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