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若尔盖脱贫攻坚中的德阳力量

www.scol.com.cn  (2018-07-25 11:26:48)  来源:德阳日报  
编辑:宋开文  

德阳援建的若尔盖县最大单体建筑纳木中学“德阳昊耘楼”已投入使用。陈昆 摄

经历了一个冰雪交融的寒冬,6月的若尔盖草原,褪去了厚重的“白衣”,绽放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意。

县城西区,一条笔直、平坦的大路铺展开来。路的一隅,一块刻有“德阳帮扶”四个字的石碑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站在路的尽头,达扎寺镇党委书记舒家亮踌躇满志地规划着未来,“一条路,将串联起一个集行政、商业、生活于一体的城市新区。”

这条路,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德阳大道。

不只是路,学校、医院、厂房、新农村……青山绿水为证,“德阳”二字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这片美丽的草原上。

再拼5年,誓叫高原换新颜

5年能改变什么?德阳用行动作答。2016年9月,肩负着精准扶贫重任,德阳新一轮对口帮扶若尔盖县工作启动。计划通过5年努力,累计投入1.2亿元,到2020年,帮助若尔盖县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1444户661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41个贫困村全面摘帽,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若尔盖县加快建设全国现代草原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川甘青接合部发展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锁定目标,德阳持续发力,资金、技术、人才源源不断地注入到若尔盖。德阳对口帮扶若尔盖县前方指挥部更是自我加压,响亮提出了:五年项目建设任务,两年全面开工,三年全部建成。

半年后,首批7个重大项目正式开工。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到产业发展、精准脱贫、智力援助,每一个项目都剑指发展瓶颈,每一个项目都回应民生关切——

巴西乡下巴西村精准脱贫项目,拟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农牧民发展意识,实现脱贫致富;达扎寺镇岭嘎村片区贫困村新村建设扶贫项目将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有效解决当地群众“出行难”等问题;唐克镇俄色村片区贫困村新村建设扶贫项目惠及5989人,直接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对象64户251人;纳木中学教学及辅助用房建设,可解决红星镇、降扎乡、麦溪乡等7乡一镇农牧民子女“就学难”问题;包虫病防控实验室建设项目将把该县疾病与防控机构建设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精干高效,

集疾病预防与控制、监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的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公益性卫生单位;暖棚建设工程项目,对于促进草地畜牧业传统生产方式转变,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增加当地农牧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智力强民扶贫攻坚行动,将继续加大智力援建力度,促进德若两地人员交流,推动若尔盖县人才培养。

与此相呼应的是令人惊叹的德阳速度。从2017年3月开工到当年11月竣工,“德阳大道”的建设就是德阳速度的见证。“高原气候恶劣,施工困难重重,但越是困难,越要咬紧牙关拼命干,这条路就是这么拼出来的。”德阳援若干部、该项目联系人曾宁坚定地说。

“德阳大道的建成,不仅方便群众出行,更带动了招商引资,让西区规划得以顺利实施。”指不远处的一片空地,舒家亮信心满满,“我们准备在这里打造城市综合体、电商中心,加上学校、医院、干部周转房等,未来的西区,将是一个宜居宜业宜商的美丽新区。”

不胜不休,塑造德阳援建品牌

6月8日,雪后初晴,寒风依然刺骨。纳木中学“德阳昊耘楼”里传来朗朗书声,900多名藏区孩子在温暖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这栋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若尔盖县最大的单体建筑,正是德阳手笔。

红星镇塔哇村的罗让卓玛今年就读初三,稚气未脱的脸上有着藏区孩子特有的“高原红”。“做梦也没想到能在这么漂亮舒适的教室里上课。”罗让卓玛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以前在板房里上课,下雨天教室漏雨,下雪天冷得发抖,现在有了新的教学楼,再也不怕受冻了。我一定不辜负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争取将来圆大学梦。”

藏区孩子的渴望,就是对口帮扶的动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教育是重要突破口。

站在“德阳昊耘楼”前,纳木中学校长更登难掩激动的心情,不止是因为学校师生多年夙愿得以实现,更是对藏区教育的美好未来满怀憧憬。“眼下正在加紧进行附属设施建设,待全部建成后,学校软硬件都将有质的飞跃。”

更登告诉记者,“德阳昊耘楼”正前方正在修建一座浮雕,上面会用藏汉双语刻上《德阳赋》,以此感恩德阳援建,见证德若情谊。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基于这样的共识,德阳援若人员顺排工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探索形成了“六位一体”项目工作模式:围绕项目任务、建好“一张清单”;围绕项目保障、构建“两个体系”;围绕项目开工、突出“三个提前”;围绕项目推进、落实“四个当年”;围绕项目管理、严把“五个关口”;围绕项目责任、建立“六一机制”。

有了好的运作模式,便能让项目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德阳援建方积极探索,引进省国投公司、省农垦集团在若尔盖共建活畜交易市场,建成后市场化运行,充分盘活畜牧资源,用350万元资金撬动了2000万元的项目。

“要把援建项目塑造成德阳品牌,并产生强大的发展效应。”德阳对口帮扶若尔盖县前方指挥部指挥长张锐斩钉截铁地说。

位于若尔盖县西南部的唐克镇,距县城64公里。这里水草丰茂,资源富集,是高寒湿地保护区,系全国三大名马——河曲马的故乡,是风景名胜——黄河九曲第一湾的所在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唐克第三产业迅猛崛起,集镇店铺林立,旅游文化休闲设施齐全。如今的唐克,是一座集旅游、商贸于一体的新兴旅游集镇。

然而,这个旅游大镇多年来一直有一个“痛”——路。这条通往一湾景区的交通要道,因为常年重车碾压,路面坑洼,积水严重,周边居民出行不便,苦不堪言。去年6月,德阳对口帮扶唐克镇精准扶贫通村通畅项目启动,一年后,这条长1900多米的水泥路建成通车。路修好了,镇旅游协会会长程秀芳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干一番新事业,“我们准备利用河曲马这一资源,打造一个集观赏、娱乐、休闲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带动全镇旅游业发展。”

进入2018年,这一轮对口帮扶工作即将收官,但德阳援建人员坚定不胜不休的信念,帮扶的劲头丝毫不松。今年提出新的帮扶项目28个,援若前方指挥部已将所有项目建立台账,倒排工期,高效推进。张锐态度坚决,“德阳对口帮扶项目今年将全面开工,并力争全面竣工。”

穿行在若尔盖,只有身临其境,你才会惊叹于其巨变。在这片美丽的草原,“德字号”项目掀起一波又一波热浪。项目建设的成果正逐步转化为当地的发展成果。

岁月更迭,春华秋实;德若携手,未来可期!(德阳日报记者刘勋 江爽)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