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 金秋时节,漫步绵竹大地,瓜果飘香,屋舍俨然,风光宜人。自乡村振兴号角吹响后,德阳绵竹市通过提升乡村风貌,推动产业发展,加强基层治理,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幅“村美、民富、业兴”的新农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留住乡愁乡村风貌靓起来
“过去岳家堰环境脏乱差,村民意见很大。经过改造后的院落‘颜值’‘气质’实现了双提升,我打算把自家院子打造出来发展民宿。”如今的九龙镇棚花村岳家堰,白墙青瓦的农居错落有致,平坦整洁的村道纵横交错。美丽清幽的环境,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田园生活。对于未来的发展前景,村民王艳琼充满了信心。
今年,棚花村把环境整治作为改善村容村貌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重点推进岳家堰农居风貌提升和污水集中处理,并增设了座椅、垃圾桶等基础设施,整个院落面貌焕然一新。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村民还主动加入到环境整治的行列中。
在广济镇云盖村,经过风貌提升后农家院落颇具特色,三五成群的游人漫步其间,怡然自得。“今年云盖村靓化了村容村貌,现在步步是景,处处皆画,令人惊喜不已。”游客邹丹一边欣赏乡村风景,一边感受民俗风情。
为进一步增强云盖村民宿游的吸引力,近两年,村上不仅新建了游客中心,增设了停车位,在山上栽种200亩辛夷花,还引导客人早、晚开展登山健身、河滨散步、免费骑行活动,特别是利用河滩资源打造的儿童游玩沙滩、林中吊床休闲和露营,夜间吹河风喝夜啤吃烧烤等,把过去较为单一的吃、住、喝茶、棋牌休闲变成丰富多彩的康养娱乐休闲,吸引了无数游人纷至沓来。
以美为令,向美而行。近年来,绵竹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大力推进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并及时建立了市镇村“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推动乡村风貌治理制度化、长效化。如今,家园变花园,乡村变景区,绵竹农村大地仿佛按下了“美颜键”,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产业驱动 村民腰包鼓起来
8月30日,记者在九龙镇棚花村贵菲猕猴桃采摘园看到,诱人的果实挂满枝头,三五游人穿梭其间,体验着采摘乐趣。“短短几天时间,我们通过入园采摘和网络平台订购,已经销售了上万斤猕猴桃。”业主邓方贵告诉记者,随着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他扩大了种植规模,通过采用先进生产管理技术,不断提升猕猴桃产量和品质。在他的示范引领下,当地村民种植果树的积极性高涨。
走进剑南街道五星村叶烟种植基地,成片堆放的叶烟散发出阵阵清香,五六名村民正在分拣、打包,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我们联系了什邡、德阳等地的多家烟草公司扩宽销路,这批晾晒好的叶烟马上就要运送出去了。”五星村党支部书记付尧海介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村上大力发展叶烟种植,不仅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解决了周边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截至目前,五星村已栽种叶烟60余亩、草莓30余亩、羊肚菌40余亩,多元发展的特色农业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产业挑大梁。近年来,绵竹市各镇(街道)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先后建起花木、蔬菜、果树、竹笋等多个种植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模式,将地域特色与农业资源、乡土文化以及旅游要素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充满活力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路子,为镇域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引擎”。
文明乡风 基层治理活起来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绵竹市以培育文明乡风,宣传思想政策,加强村民自治为抓手,不断为乡村振兴赋能。
行走在汉旺镇天池村文化广场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图文并茂,家风家训、党建文化、法律法规等主题宣传长廊成为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村民在耳濡目染中沐浴着文明村风。
播撒文化种子,绽放文明之花。近年来,天池村始终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从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革除陈规陋习;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把文明乡风“种”进了村民的心田。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营造勤劳致富、文明和谐的农村新风尚。
前不久,麓棠镇玫瑰新村的村民代表们齐聚村民议事厅,针对乡村旅游发展和环境维护展开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村里有啥大事小事,矛盾纠纷,大家坐在一起商量,不少问题都现场得到了回应。”村民蒋英告诉记者,玫瑰新村过去解决问题基本靠“一张嘴”,哪里有矛盾,村干部就来苦口婆心地劝解。近年来,随着村上加快发展,村级矛盾的类型和数量大幅增加,为更好防范化解新产生的各类问题矛盾,玫瑰新村利用村民议事厅,围绕基层治理难点、痛点、堵点,引导鼓励村民广泛参与村级民主管理,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乡村基层治理非一时之功,必须驰而不息才能久久为功。近年来,绵竹市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大道理”变为“小故事”,让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积极探索打造“有事来协商”平台,形成“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的基层协商民主机制,提高问题处理效率,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周韵 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