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员,打包!”在成都的餐馆里,这句话的出现频率直逼“服务员,点菜!”是如今顾客提得最多的要求之一。这些年来,成都开展“光盘行动”成效显著,“舌尖上的浪费”变少了,吃不完就打包,也不再是“羞答答”的事情。
为积极倡导开展“光盘行动”,近年来,我市陆续开展了“绿色生活 文明就餐”等主题宣传活动,推广简约适度、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和餐饮理念,倡导厉行节约、廉洁自律、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近期,还制定了《关于开展“光盘行动”的工作方案》,将每年8月11日作为“光盘行动”宣传日,以固定日期的形式发动全民参与“光盘行动”,并将逐渐形成常态化宣传动员机制,推动将“光盘行动”从万人口号转变为大众行为习惯。昨日是成都首个“光盘行动宣传日”,本报特推出“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系列报道,倡导广大市民从自身做起,养成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过去的几年里,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成都市多部门联手,大力开展“文明餐桌”、“光盘行动”,把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深植人心。如今,成都市民的就餐习惯是否发生了改变?铺张浪费的现象是否减少?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昨天进行了走访调查。
一位顾客将剩菜打包带走 本报记者 吕甲 摄
打包成习惯
不为“面子”铺张浪费
下午7点左右,位于总府路的夫妻肺片总店正是生意火爆的时候,宽敞的大堂几乎座无虚席。记者看到在一包间外,墙上贴着“倒走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宣传海报,与包间里“农耕”的装饰字画巧妙呼应,彰显了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粮食的含义。
“服务员,打包!”在一旁的餐桌上,顾客张建正把剩下的水煮牛肉打包。他告诉记者,以前在外面吃饭,考虑到面子问题,不好意思开口打包,但现在打包的人越来越多,已经司空见惯,心中就没有了顾虑,“现在打包很正常,不光盘又不打包,才真的没面子!”
对于“光盘行动”,餐馆负责人蒲先生感触颇深,他说:“以前顾客点得多,服务员时常需要提醒顾客点餐量,现在通过扫码点餐,虽然和服务员的接触少了,但顾客往往会按需点餐,不够再加。”他认为,如今吃饭“摆谱”、严重浪费的现象正在逐渐减少,“吃多少点多少”已成为市民外出就餐的好习惯。
一位志愿者在成都一家饭馆张贴以“提倡打包 不浪费”为主题的宣传海报本报资料图片
请客也打包
消费者变得更加务实
在东较场街老食堂餐馆里,记者发现“珍惜粮食,节约从你我做起”之类的文明餐桌宣传标语就贴在餐桌边。在10分钟左右的观察时间里,记者发现至少有三桌顾客选择了打包,没打包的都点得不多,基本吃完,没有浪费。
一位服务员告诉记者,他们在点菜时会帮顾客“把关”,劝说顾客不要点多,以免浪费,“其实现在的顾客都懂得理性消费,铺张浪费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她说,自从宣传“光盘行动”以来,她发现馆子里的餐厨垃圾明显变少了,“吃不完的都带走了,留下来的基本都是汤汤水水。”
此外,她告诉记者,除了两三个人的家庭消费之外,朋友同事间的宴席聚餐也常有人打包,“过去请客吃饭打包的很少,但这几年风气变了,各种宴席结束,要求主动打包的客人越来越多。这是个好现象,值得提倡!”
剩菜打包带走,避免浪费,已经成为很多市民的习惯 本报资料图片
成都这样做
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
近年来,成都认真贯彻中央文明办《关于开展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行动方案》,围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向上向善社会风气,立足回应社会关切、引导人们崇尚自然简约的生活方式。
成都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牵头设计制作了一批具有成都特色的“光盘行动”公益广告,在饭店宾馆、公共交通工具、户外电子显示屏、橱窗展板、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平台上高频次刊播,让“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成为社会共识,营造勤俭节约的整体氛围。市属媒体大力宣传勤俭节约典型,同步推出融媒体作品,树立和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鲜明舆论导向。在春节、五一、国庆等节点,市文明办通过多家媒体发布文明过节倡议书,将光盘行动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全社会厉行节约。
围绕文明餐桌,全市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包括组织志愿者到餐饮企业张贴海报、摆设桌牌,到商业街区、社区宣传倡导“光盘行动”等。同时,全市把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贯穿到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之中。尤其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光盘行动”、废物利用等主题活动,以孩子带动家庭、社区、单位,扩散辐射节俭理念。
本报记者 杨甦
原标题:不光盘子 才没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