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凉山 德医男护士为金阳同胞送去健康与希望

www.scol.com.cn (2019-05-22 15:02:01)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宋开文  

四川在线德阳消息(记者 古蓉媛)今年初,德阳市人民医院组建医疗队,赴凉山州金阳县开展扶贫协作工作,33岁的男护士朱茂才第一时间报了名。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小伙,再度走进大山,为彝族同胞治病、治穷、治愚。

大山的孩子重回大山

朱茂才出生在广西山区,家中兄弟姐妹5人他排行老大。从小学习优异的他,靠学校奖学金和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业,2010年,毕业后成为了德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的一名“男”丁格尔。

当德阳市人民医院亲人第一眼看到驻村3个多月的茂才,大家几乎认不出他。黝黑的皮肤,干裂的嘴唇,只有一笑时那张熟悉的脸,才找回对他的记忆。不用说,在艰苦的大凉山中,这个小伙子经历了怎样的历练。

“这是驻村以来最扎实的一顿。”5月9日上午,凉山州金阳县丝窝乡洛古村村委会,接过前来捐赠资金物资、顺便看望自己的德阳市人民医院同事带给他的糖包子,朱茂才满脸笑容打趣的说。

今年初,医院组建扶贫协作医疗队,朱茂才第一时间报了名。“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我知道大山里的群众有多盼望过上好日子。”朱茂才说,他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告诉那些跟他一样生在大山、长在大山的孩子们,“读书学知识,不是未来唯一的出路,却是最好的出路”。

今年2月,作为医院医疗队的一员,他来到金阳,成了金阳县丝窝乡洛古村的驻村干部。

村里来了“男”丁格尔

丝窝乡洛古村位于金阳县西北部,距县城虽只有55公里,但由于山路蜿蜒,部分路段常年浓雾密布,即使天气状况好也需要2小时以上的车程。村委会里一间10余平方米的房子,摆设着一张检查床,一个治疗柜。“这就是我们村里的卫生室,‘第一书记’是外科医生,我是护士,现在村里人有个小伤小痛,都可以在我们这里处置。”朱茂才一脸自豪。“现在我们村里正在建一片新房子,不久以后就会有更大的卫生室,还会有村里的文化中心。”

初到丝窝乡洛古村,从没见过男护士的当地人根本不相信朱茂才是个会打针输液、会治疗护理的护士。面对老百姓的质疑的眼光,朱茂才没有过多的解释,他挨家挨户了解情况,给大家讲解卫生健康常识,为村民处理小伤小病,给受伤的群众止血包扎……慢慢的,这个“外面”来的男 “护士”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和尊重。

走家串户访贫问苦的同时,朱茂才跟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围在火塘边聊天,教大家识字、说普通话,给孩子和家长讲自己的成长经历。村民们更加相信他这个“外面来的干部”是真心帮助自己的,都愿意和他拉家常,也逐渐相信他说的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好几户孩子辍学的家庭又把孩子送回了学校。

扶贫协作 携手改变大山

丝窝乡洛古村平均海拔2450米,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土豆、荞麦虽有一定的产量,但由于价值低,交通不便,外销存在困难。牛、羊等牲畜养殖成本又太高,不能普遍推广。全村人均纯收入近4000元,87 户贫困户收入更低。

村里有30余名党员,大多数外出打工。村里每月开一次党建月会,作为党员的茂才会按照村委会的安排组织大家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参与研判社情民意。最让他自豪和感动的是每月例会带领参会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村委会的院子里,高举右手,他一字一句领读。所有党员是彝族,不会汉语,但经过一次次的反复宣誓,他们也能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诵读入党誓词了。

肩负着带领当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的任务,在丝窝乡洛古村的3个多月时间里,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他都坚持到村民家中问情况摸“家底”,还同其他扶贫协作干部一起,在村里办起了夜校,教大家学文化。

农房建设、种牛养殖、森林防火、猪疫防疫……这些和护理工作一点也不沾边的内容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县里、乡上组织的每一次培训,朱茂才都翻山越岭去认认真真学习。驻村3个月,朱茂才已经从男护士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彝区农民。

发展集体经济是村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的脱贫方案,在党委政府和对口帮扶单位的帮扶下,村里建起了养牛专业合作社。牛圈的建设很快基本完工,但购买基础母牛的资金一时还没有着落。详细研究项目情况后,朱茂才将这一困难汇报给了医院,德阳市人民医院当即决定,捐赠资金35万元用于养牛合作社项目,并保证在5月底前按时全额到位。

两年时间很长,对于男护士朱茂才来说,这意味着他要脱离自己的专业很长时间,本就和妻儿两地分居的他,将会减少为数不多的团聚时间。两年又很短,对于大山的孩子朱茂才来说,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项目要抓时间完成;村里的卫生室、文化中心需要快些建成;更多的孩子要上学,要走出大山,一天也不能等。

“医院给我的工作提供了我坚强的支持,我觉得自己的责任更重了。”朱茂才说,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其他扶贫协作干部的努力,彝族同胞的日子能够尽快富裕起来,能有更多像他一样的孩子走出大山,走向美好的未来。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