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理论经济学家刘诗白的初心和坚持:搞研究,一定要有情怀

www.scol.com.cn (2019-03-25 09:52:59)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宋开文  

开栏的话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无数的奋斗者共筑强国梦、同抒爱国情、携手奋进路。

本报即日起开设“爱国情奋斗者”专栏,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讲述70年来巴蜀儿女为祖国建设发展贡献智慧和挥洒汗水的生动故事,展现他们为追求美好生活奋力搏击的精神风采,激励大家以信仰、信念、信心铸就精神力量,用勤劳、智慧、勇气书写美好未来,一起奋斗,同心追梦。敬请垂注。

【人物名片】

刘诗白

我国著名理论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名誉校长,《经济学家》杂志主编。代表作有《产权新论》《现代财富论》等。曾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本报记者 吴浩/文 杨树/图

每天至少拿出3个小时看书读报写字,是刘诗白坚持数十年的习惯。

3月24日一早,记者在西南财经大学见到刘诗白时,他正在看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书籍。“多看书多学习,做研究才深入,多下基层多走走,做研究才立体。”刘诗白说,这是他坚持了一辈子的治学理念,搞研究,一定要有情怀。

刘诗白口中的情怀,并不只是对学术的敬畏,还包括对家国、对民族的深深关切。“我出生、成长的那个时代社会动荡,我看到了太多的民生疾苦。”回想起当年求学的日子,刘诗白说自己下决心做学问,是为了救国兴邦。

为国家、为民族崛起,刘诗白埋首书卷寻找答案。鲁迅、巴金的著作,他读了个遍,高尔基、托尔斯泰的作品,他沉浸其中,哲学、社会科学论著,他更是爱不释手。

大量的阅读,让刘诗白对人文社会科学产生浓厚兴趣。1942年,刘诗白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1946年毕业后,到四川大学当助教,5年后调入当时的四川财经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前身)。心怀家国、努力钻研,刘诗白的情怀,有了寄托的地方。之后,他在西南财经大学工作超过半个世纪。

为了做好经济改革理论方面的研究,刘诗白经常下工厂到农村,进行大量社会调查。“搞研究不能只读书,在房间里面得出的理论是空心的。”刘诗白一直坚持,经济学家要将己见上升为理论,并且这个理论要对社会有用,就一定要有充分的亲身体验。

改革开放前后,刘诗白下基层,在工厂一蹲就是半年,在农村老乡的家里一住又是半年,“有一次调研,我的体重半年内降了10多斤,确实辛苦,但是不这样,就理解不到劳动人民的艰辛,就看不到当时我国农村生产力低下的现状。”刘诗白说,也正因为这些在基层的经历,增加了他对经济改革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也催生了之后很多理论的产生。

“我写的300多篇研究文章、20多本书,根都在这里,都是我看到的最实际的情况。”刘诗白说,支撑自己一直这样做研究的核心动力,就是情怀,“为了家国和人民,去书中寻找答案,在实践中检验答案,在总结中得出理论。”

如今的刘诗白已经不再带学生,但是他希望求学之人在多看原著悟原理的基础上,多读些伟人传记。“传记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伟人的思想、品德和情怀。”刘诗白说,有了高度,搞研究也就更容易找到正确的方向。

【心语心愿】

刘诗白:希望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