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稳产到增产 旌阳区齐力大抓粮食生产 坚决端牢“饭碗”管好“粮仓”

2022-07-26 17:14:1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宋开文

四川在线消息(甘丽 德阳频道 古蓉媛)7月26日,在旌阳区黄许镇红海村,两台无人植保机正在80亩稻田间均匀喷洒农药。以前这些工作量需要5个人干一天才能完成,现如今,在科技加持下只需要半个小时。

2022年旌阳全区计划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2.5万亩,同比增加0.14万亩,粮食产量23.9万吨,同比增加0.11万吨。从撂荒整治到林下套种,从现代农机到无人农场,作为全国粮油生产大县的旌阳,始终都力保端牢粮食“饭碗”。

唤醒“沉睡”资源 撂荒地变致富田

在新中镇茶店村牧归田园家庭农场内,300亩柑橘树刚刚挂果,不足人高的果树枝丫繁茂,果子已有拇指大小。最显眼的还是在柑橘树之间套种的玉米和大豆。玉米已进入收获期,手掌长短的玉米棒颗粒饱满,大豆刚开出白色米粒大的小花。

“这一片都是在乱石荒山中开垦出来的,整个园区占地310亩,今年套种了260亩,主要套种了玉米和大豆。”牧归田园家庭农场负责人邓华介绍,“玉米可以饲养家禽,玉米秆可以作为青储饲料销售,大豆可以增强土壤肥力,有利于果树的生长,通过林下套种每亩每年额外增收500元左右。”

业主邓华(左一)查看套种的大豆生长情况

茶店村山顶坡地区域因山高坡陡、土层瘠薄、没有灌溉水源和生产道路等原因,耕种难度大,种植效益差,周边农户多外出务工,导致土地常年处于撂荒状态。于是,新中镇结合“三变”改革“五社”实践,积极引入新型经营主体,进行统一复耕、统一经营,让过去的撂荒地、贫瘠山坡地变为果园。

“在开展撂荒整治的同时,也加强对 ‘直接还田种粮’‘间套作种粮’‘轮作种粮’模式的推广,遏制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同时还能促农增收。”新中镇党委副书记倪小杰介绍。

据悉,上半年,旌阳区实现春耕复垦3283亩,推广农作物间套复种,完成粮食播面52万亩、大豆播面1.5万亩。

守住良田沃野 实现 “藏粮于地”

要实现粮食稳产,就要坚持“藏粮于地”的基本战略,保证耕地面积是前提,提高耕地质量是基础。而高标准建设农田,让“粮田”变“良田”,正是当前推广普及的提高耕地质量的有效措施。

在旌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道路宽阔笔直,水稻孕穗拔节,一望无际的碧绿一直延伸在视野之外,路边随处可见小气候监测设备、排灌系统。阡陌交通、田地成方、旱能灌、涝能排、沟相通、渠相连,高标准农田建设在这里已有了现实的模样。

德新镇五星村村民周凤木今年在园区内流转了600亩高标准农田,通过油菜、水稻轮种,年收入能达到140余万元。“因为是高标准农田,育种、栽种、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收割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600亩田地基本上半个月就能完成栽种和收割,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产效率。”正在查看水稻长势的周凤木介绍说。

2022年上半年新建高标准农田4.6万亩,目前,全区共建成高标准农田38.9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1.45%,位居全省前列。

发力“藏粮于技” 打造增产之钥

而在旌秀桂花智慧农业园区内,5G无人农场、数字农业综合馆、优质蔬菜种植基地、丘区智能农机装备研发试验场、旌耘良品智造中心……4000余亩核心园区展现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样。

5G无人农场

园区内的每块田地旁,都有传感器实时监测地温、湿度、风向、含水量、肥力等指标。在旌秀桂花智慧农业创新中心的数字农业控制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个监测点的画面及数据,实施监测园区的土壤、墒情、虫情、苗情、灾情以及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远程控制水肥一体系统以及无人农机系统,实现农业的精准化、精细化管理,达到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工作人员查看实时监测数据

​“通过机械化耕作、集中管理、统防统治,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不产生药残,也能提升收益30%到40%。”倪小杰介绍说,“旌秀桂花智慧农业园区是藏粮于技的典型示范,以数字农业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探索数字化赋能丘区农业节本增效的新模式。”

除了数字化为农业赋能,旌阳区还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加快推进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建设,做好种植业结构调整,主推桂朝2号、桂朝13号系列米粉专用水稻品种。2021年旌阳区成功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油菜制种大县。

旌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

据区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服务站站长唐金花介绍,下一步,旌阳区将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实现撂荒土地全面复耕复种,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深入落实藏粮于地。同时,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推动藏粮于技,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