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 向新而生,破“茧”成蝶。在中江县文桥村,3年时间里,整个村子不断变化,现如今的文桥村桑田遍绿、乡村一片兴旺,这变化的背后源于德阳市烟草专卖局的对口帮扶。
家住德阳市中江县文桥村的吴天珍,一家5口人,原有3个女儿,但唯一能为家里挣钱的大女儿已因病去世,丈夫又患上糖尿病需常年持续治疗,2个小女儿还在上学,每年高昂的学费、医药费让这个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变得更加困难,生活举步维艰。
2018年6月,德阳市烟草专卖局开始对口帮扶中江县文桥村。在第一轮摸底排查时,驻村第一书记仲先德就注意到了村里吴天珍的特殊情况,并申请将她一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人均享受了低保,两个孩子也得到了教育补助。就在这一年,文桥村面貌逐渐改变,吴天珍家的生活也出现转机……
如何带动村名摆脱贫困,这是烟草驻村第一书记仲先德经常思考的问题。“文桥村历来就有栽桑养蚕的传统, 以前村民都是依靠传统技术,各自散养,无法形成规模效益。2018年,接到帮扶任务后,我们多次与当地政府和专业机构研究论证,最终确定了以发展桑蚕养殖为主体的帮扶项目”。驻村“第一书记”仲先德介绍到:“在产业园务工的都是文桥村村民,之前他们大多都是贫困户,普遍有一定的养蚕经验,对蚕也有特殊感情,与家禽养殖相比,蚕桑养殖有见效快、收益高、风险小的优势……”
“蚕每天吃四顿‘饭’,我可以在早上6点到下午6点之间来帮忙,中途还能回家几趟。”能在照顾女儿、丈夫的同时在家门口挣到钱,吴天珍如今有空就在桑树地忙活,这样一年下来能够多挣5000元左右。
去年,2月份,在村里的帮助下,吴天珍还申请了村级公益性岗位,得到了一份固定工作,又多了一份收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党和政府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们一定要珍惜机会加油干。”吴天珍信心满满。
如今的吴天珍一家日子越来越好,每天沉浸在幸福中。谁也不曾想,几年前他还是一名贫困户,为筹集孩子的学费、女儿和丈夫的医疗费东拼西凑,背了一身债,每天愁眉苦脸,生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像吴天珍这样‘双喜临门’的贫困户,在文桥村比比皆是,我们租用的这540亩土地中,有60%都来自当地贫困户,拿着一份租金收入,再来蚕桑产业园干活,一年的收入高的可以上万。”文桥村村支部书记武仁胜介绍。
2018年刚开始蚕桑产业建设时,大家也挺犯愁的,曾经的作坊技术,早已跟不上形势,如何将技术落地、效益加倍,是压在扶贫干部身上沉甸甸的责任。
“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分别到广安、绵阳的大型蚕桑养殖基地去自费学习,带技术人员到村里授课,通过一段时间摸索,总算将技术这块短板补齐了”武仁胜介绍,从嫁接枝条到防病防害再到消毒杀菌,扶贫干部们从门外汉到如今已成半个专家,不到一年的时间,平均一张蚕纸价值能到达之前的8倍之多,如今蚕桑养殖棚扩建正在进行,面积增至3500平方米,预计产值能达到90余万元,在乡村振兴的“庇护”下,文桥村村的蚕桑产业发展正在加速。(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