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李露平 张明宇 德阳频道 薛伟光)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德阳绵竹市清平镇把学习党史与观照现实、推动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有“精度”、有“温度”、有“力度”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6月4日,家住清平镇银杏社区的居民孟生斌正在为家人准备午饭,水龙头里清澈干净的水源源不断,让他很快洗干净一家人午饭要吃的蔬菜。备好菜后,他又来到生活阳台,将清洗干净的衣服一一晾晒。但在今年之前,他家里用水可没有这么方便。“以前,我们用的水都是用管道从山上接的山涧水,遇到枯水期或是游客高峰期,水便成了稀缺资源。而遇到汛期涨水,饮水管网就会自动切断水源供应,避免泥沙堵塞管网,停水是常事。”孟生斌回忆道。
用水困难不仅对场镇周边的群众造成不便,还成为制约清平镇民宿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生活生产用水成为大家亟需解决的“愿望清单”。“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这一份群众的‘愿望清单’,如今在清平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已经实现。”清平镇银杏社区党支部书记蔺兴权告诉记者,今年,在该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新设立的周家坎取饮水点共安装了4个储水罐,能够储存60吨左右的循环水,有效解决350余人的生产生活用水。
记者来到圆包村五六组看见,整修一新的沥青路面像一条黑色的缎带蜿蜒向前,一栋栋灰瓦白墙的农家别墅整齐排列在道路两旁,村民或三三两两围坐一起聊天休息,或和家人在路上散步,彻底告别了昔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没想到平整、便捷的道路在萤飞谷开园前就修建好了,这下我不用再担心游客不愿意到我们五六组来住宿、避暑了。”村民付兴强笑着说道。
农村道路更完善,群众出行更方便。为提升村容村貌,助力转型发展,圆包村村两委通过实地走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将加快推进五六组道路硬化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待办项目清单。在该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通过向上争取政策支持,1.7公里长的村道于4月底完成升级改造。焕然一新的道路不仅改变了之前水泥路面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的现状,更为村民们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转型发展民宿业提供了支撑。
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需。清平镇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从群众所盼审题破题,通过多渠道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摸清找准困扰群众的难点、痛点、堵点,围绕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排查梳理并落实各类事项70余件,全力解决“用水难”“行路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在学党史中促进问题的解决,推动工作落细落小、落实落地,用心用情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