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唐妮 德阳频道 薛伟光)芬芳袭人的玫瑰谷,韵味悠长的年画村,古香古色的剑南老街,绿树成荫的沿山旅游带……五月的绵竹,春色满目风光旖旎,迷人的景色引来游人如织。近年来,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德阳绵竹市强力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着力建设文旅名城,从平坦的南部沃野到奇峻的北部山区,在青山绿水的秀美画卷里,构建着文化热、旅游火、百姓富的新格局。
画卷一:矿区变景区转型发展美丽蝶变清平
汽车驶进连绵的青山,穿过长长的隧道,一座被群山环抱的色彩斑斓的童话小镇映入眼帘。只见溪水蜿蜒向前,景观连点成片,沿途星空泡泡屋、特色民宿、田园综合体星罗棋布,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打卡游玩。难以想象,数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矿场料坑。
走进清平镇盐井村2组的“850矿工主题民宿”,老板谢正虎正忙着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以前矿山没有关停的时候,清平到处都是灰尘、烂泥,如今环境变好了,游客也多了。”谢正虎曾是清平山里的一名矿工,2017年矿井关闭后,一家人没有了收入来源。时值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他便开始尝试从事旅游业,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客房从3间增加到6间,还修建了咖啡厅,在旺季时家里每月收入上万元。
随着九顶山自然保护区探采矿权清理整顿工作的快速推进,曾依靠资源发展的清平镇走到了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面临何去何从的艰难抉择,清平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为切入点,以优美的山水自然环境为基底,打造以“金色清平·童话小镇”为主题,集亲子游乐、研学旅游、康养度假、文创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不到两年时间便实现了“矿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颜值变产值”的华丽转身,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随着一批批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建设,一个色彩斑斓、充满梦幻色彩的新清平已初见雏形。
画卷二:年味悠长文旅融合年画村
小桥流水荷塘、五彩斑斓的年画、年俗景观小品……来到孝德镇年画村“乡遇画里”文创社区,沿色彩鲜艳的人行步道漫步其中,目之所及之处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每一幅年画、每一处景点都诉说着绵竹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底蕴。
“好羡慕住在这里的村民,就像住在画里一样,处处皆是景,太安逸了。”5月29日下午,来自成都的游客周明带着妻儿欣赏完年画村的美景后,又来到三彩画坊学习了绵竹年画的临摹。他感慨地告诉记者,农忙扛锄头、农闲握笔头,年画文化融入到当地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让年画村成了一个“世外桃源”。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孝德镇年画村努力挖掘特有的年画文化、德孝文化资源,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零散的年画作坊通过抱团,走上了集群发展的文创产业之路,建立起一套年画产、供、销的全产业链模式,让古老的年画元素融入现代生活,迸发出新的生命力。截至目前,该村各类年画产业经营组织达40余家,从业人员400余人,年画作坊20余家。
文化是年画村的精神符号,年画+旅游、年画+休闲等新业态是年画村的物质符号。如今的年画村,老百姓乘着文旅融合的春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建起了跑马场、花博园、水上园、农家乐、民宿等,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一幅村美民富、栩栩如生的乡村振兴画卷已然绘就。
画卷三:“旅游+”融合新业态小山村变身新景点
来到龙门山脚下,漫步在九龙镇棚花村,郁郁葱葱的峰峦、清新自然的空气、错落有致的民居、古朴精致的民宿......一步一景,依依垂柳间,成群结队的游人穿行其间怡然自得,流连忘返。
连续20年梨花节、赏果节的举办,让以九龙镇为代表的沿山镇人气骤升,当地政府深入开发旅游资源,发展集休闲、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立体农业,老百姓纷纷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办起了农家乐和民宿,尝到了观光农业和节庆文化带来的甜头。“现在的日子真好,不用去外地打工,在家里也能实现增收致富。”棚花村“临湖小筑”民宿陈斌一句话道出了旅游发展给当地村民带来的生活改变。
近年来,九龙镇通过打造滑草滑翔项目、举办国际滑翔伞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的滑翔伞爱好者,通过打造花棚子、花乡花宿等特色民宿,让来自城市的客人在青砖黛瓦、小桥流水中,找回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乡愁记忆,走出了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之路,真正将“颜值”变成了“产值”,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清平镇、孝德镇、九龙镇脱颖而出成“靓点”,是绵竹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绵竹市多年来致力于旅游开发,倾力打造“春赏花、夏纳凉、秋品果、冬观雪”观光休闲和乡村旅游,形成了“历史文化游”“休闲度假游”“自然生态游”“运动康体游”和“特色乡村游”等特色旅游精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成大小景点50余处,成功打造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2处,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特色农家乐达500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有20余家,确立了“酒香画境美丽绵竹”的文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