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聂龙 记者 古蓉媛)乡村要振兴,组织振兴是根本和保障。罗江区始终把组织振兴摆在突出位置,在强组织、育队伍、抓善治上聚力,着力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
在组织建设上强内功
只有党组织坚强有力,农村才能发展得好。2020年,在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基础上,罗江区因势而谋、应势而动,以“调大规模、调优布局、调强实力、调好服务、调活队伍、调新机制”为目标,稳步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任务,农村数量缩减了36.7%,村“两委”干部职数平均增加了30%,切实提升了基层工作效率,增强了村级党组织引领发展的能力,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
组织关系调顺了,还要有会干事的人,村“两委”班子,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少数”任重道远。“换届后,我们全区的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下降了4岁以上,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超过50%,新任书记中致富能手、优秀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占比超过80%,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了93.5%。”罗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汪旭介绍到。在今年的村“两委”换届中,罗江区把“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摆在突出位置,推动村干部年龄、学历、结构实现了“一降一升一优”,选拔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组织的作用最终要体现在为民服务的成效上,罗江区坚持“软”“硬”两手抓,不断健全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在“硬件”建设上,每年划拨专项资金,对农村党群服务中心陆续进行亲民化改造,充分拓展村级阵地综合服务功能,满足农村群众学习、娱乐等需求。在“软件”配备上,制定村干部值班制、办事公开制、限时办结制等工作制度,推动“多人管多事”向“一人管多事”转变,力争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同时改变村干部坐在办公室里办公的常态,要求走出门,强化对村情民意的收集,推动在一线解决矛盾问题,切实提高村级党组织和村干部服务效率。
在引领发展上练真功
农村党组织谋发展的能力强不强关系着党在基层的凝聚力、号召力,富荣村便是罗江区组织振兴带动经济发展、村民致富的典型。“党员聚不齐、开会无人听”是以往富荣村党组织号召力的“生动”体现,“产业发展慢、腰包鼓不起”“邻里不友善、环境脏乱差”是整个村的真实写照。正所谓穷则思变,富荣村“两委”班子通过回引能人返乡、兴办农资超市、开展产业服务等,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我们再也不用像原来一样办事没钱就找政府要了!”富荣村党委书记李小林欣慰地说。修缮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综合文化活动室、组织各类文艺活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让农村真正实现了“有钱办事”,党组织号召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罗江区本着“政府搭台子,村集体唱主角”的原则,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680余万,在盘活用好村集体资源资产、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并与成都农交所德阳农村产权交易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在信息发布、项目推介、技术指导与培训、政策咨询、风险防控等方面提供支持。另外,罗江区还在全市率先出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励办法,为兼任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的村干部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提取报酬、村集体从中提取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等提供了合法依据,激发了村“两委”干事创业热情。
目前,罗江区已形成“五子”模式激活农村闲置资产,农旅共融带动仓储物流服务、“全链条”式农业生产服务等优秀发展经验,建立起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体系,有力促进农村资源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党组织在群众心里的“分量”越来越重。除此之外,罗江区还创新实施“双基共建・深耕三农”项目,与农商银行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未来5年投放50亿贷款支持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有效治理上下苦功
“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很多事当天都能解决!”白马镇凤雏村党总支书记陈纪勇说到。2017年,罗江区在白马镇凤雏村、万佛村和鄢家镇星光村等村探索推行以“定向议事代表”为核心的村民议事制度,按照一定的户数标准推选定向议事代表,定向议事代表以推选他的村民(群体)作为联系服务对象,定向收集意见、定向反馈信息,建立起村组干部与村民有效沟通的桥梁,在乡村产业发展、民俗村落打造、征地赔偿等关系农村发展和村民切身利益的大小事中起到了良好作用。2020年,罗江区在试点的基础上,完善形成村民定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并在农村全面推广,畅通了乡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走出乡村治理的新路子势在必行。罗江区在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中,始终坚持“把农村还给农民,让农民治理农村”的乡村治理理念,除了定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还探索形成诸如调元镇顺河村“溯源治理”、金山镇安家村“积分制管理”等一批贴合各村实际的治理模式,构建起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共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并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赋能乡村振兴。
为使村级干部的治理能力适应时代变化,罗江区还创新探索“校地共建”模式,主动协调区内高校教学资源,成立了全市第一所城乡基层治理学院,统筹区内外培训资源,统一制定培训计划、编制培训教材,真正做到因人施教、按需施教。同时与成都市郫都区对口合作,定期选派优秀村干部挂职锻炼,有效提升了村干部治理能力,团结农村党员、群众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