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上“小洋楼”,领上“年终奖”!中江县着力打造产村相融美丽新村

2020-12-11 10:34:0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宋开文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薛伟光)白墙红瓦,小洋楼鳞次栉比;屋内家电、家具,样样齐全;地里,新栽种的油菜苗生机勃勃。12月9日,全国主流媒体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走进德阳活动启动。这是记者跟随采访团在德阳市中江县仓山镇响滩村聚居点“白寨人家”看到的景象。

据了解,当地充分利用土坯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农旅结合上下功夫,打造出产村相融的美丽新村。

村民住上小洋楼“比以前好一千倍”

来到“白寨人家”聚居点处,一栋两层的小洋楼是59岁的邓洪金一家四口的新房。邓洪金正忙着给过年回家的女儿准备晾晒熏制好的腌腊肉制品。

“如果不是这么好的政策,我怎么住得上这么好的房子,比以前的土坯房好一千倍。”坐在客厅的沙发上,邓洪金告诉记者,几年前,一场大病让邓洪金因病致贫。2018年底,他家被列为危房改造户,“村干部知晓我家的情况后,告诉我关于危房改造的政策,2019年底我就搬进了新家。”接着在各方的帮扶下,邓洪金一家达到了脱贫标准。2019年,邓洪金家庭年纯收入共计2.3万余元。

产业扶贫村民打工还领“年终奖”

让村民脱贫不返贫,产业扶贫成为当地思考的一个重点。响滩村党支部书记隆道学介绍,当地通过流转土地引进外地业主,建成300余亩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体验园区。村民在获取租金外,还能在厂里打工获取劳动报酬,而入股园区的产业扶贫产业基金,每年能带来十余万的分红,2019年,每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领取了800元的“年终奖”。

菇棚内肥硕鲜嫩的杏鲍菇挂满菌棒,已成熟的杏鲍菇被采摘后,经初步处理、打包后,即将被送往各地市场。记者走进位于响滩村的四川菇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生产车间里一片繁忙。

在培育室,响滩村的脱贫户张建素正在灌装环节进行灭菌操作,动作熟练。“一个月能拿3000多元,家门口就能挣钱。”包装部车间中的工人,不少是中老年妇女。双柏树村的叶春华,在这里工作已有3个年头。“包装、摘菇这些活儿易上手,动作麻利的工人,每个月最高能拿5000多元工资。”

此外,当地还积极探索形成“公司投资+扶贫资金”分红收益机制。通过协调,累计向县上争取产业扶贫发展资金180万元,投入公司作为股本,每年能获得分红资金12.2万元,其中80%用于资助响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中江县,类似于“白寨人家”这样的聚居点还有不少。位于继光镇继光村的“团碑新居”聚居点,按照家庭成员数量,设置了从1人户到6人户多种户型,每户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门口还有一个“微菜园”。

据介绍,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德阳市始终聚焦住房保障。2020年,建成易地扶贫搬迁住房6233套,1.29万人按时搬迁入住,5.58万户贫困群众通过“五改三建”实现住房功能配套,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提升。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