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从小怕打针的他坚持为3岁女童捐献造血干细胞

2021-08-17 19:20:2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宋开文

四川在线消息(刘菲 徐伦汧 德阳频道 薛伟光) “我们血脉交融,从此,她也是我的女儿。” 近日,在成都某医院,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德阳绵竹市麓棠镇自然资源和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杨康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19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成为希望的种子,在一位3岁血液病女孩身体内生根发芽,重燃生命的曙光。

淳朴家风 “热心”是底色

初见杨康,阳光、爽朗,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记者采访时,他刚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后在家中休养。攀谈中他告诉记者,“眼下正值汛期、疫情防控期,是农村基层工作最为忙碌的时候,希望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上”。

“工作中一直勤勤恳恳,为村民们排忧解难,他仿佛有用不完的劲。”这是同事对杨康的评价。而他捐献造血干细胞,则源于一次无心的善举。从大学时期开始,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杨康都会坚持无偿献血。他说,父母善良、热心,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自己也想竭尽所能帮助他人,而无偿献血正是可以帮助他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2014年的某一天,杨康路过中心广场,在排队等待献血时被造干捐献的宣传资料吸引。“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源于“善良”“热心助人”的家风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他主动找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志愿者。“但愿能配型成功,为血液病患者伸出援手。”报名登记成为志愿者后,杨康更关注血液病患者的相关新闻,希望自己有机会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他们带去生命的希望。

从小怕打针 咬牙坚持完成“承诺”

基层工作,加班、熬夜是常事。进入汛期后,杨康的脸上一直挂着深深的黑眼圈。“确实感觉到疲惫,很多时候挨着床或者沙发就能睡着。”接到电话通知后,虽然身体有些不适,他还是不改初衷,承诺积极配合,尽早完成捐献。为了以更好的身体状态完成捐献,他推掉所有的聚餐,健康饮食,尽量多抽时间锻炼和休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体检中身体各项指标均符合捐献要求。

捐献过程,杨康记忆最深刻的还是打针。生病时能吃药绝不打针,献血前先下载段子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很难看出,这位30岁的“硬汉”居然从小就怕打针。“打针的时候甚至会紧张得不停干呕。”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传来的一些照片中,有几张杨康捐献前准备注射动员剂时的面部特写。照片中,他牙关紧咬,双眼紧闭,当时一起陪同的工作人员还特别担心怕打针的他不能顺利完成采集。

就在“咬牙切齿”的坚持中,熬过了每天一剂动员剂的“魔鬼周”,4个多小时的采集又成为他要面对的更大挑战。4个多小时保持静躺的姿势不变,身体有些僵硬,疼痛,但他不断鼓励自己:“男子汉,几个小时,刚都要刚起。”

有了陌生的“女儿” 心中多了一份牵挂

完成采集,当看到志愿者送来患儿母亲写来的感谢信时,杨康觉得,所有的咬牙坚持都是值得。“语言很朴实,但读着读着,自己声音就哽咽了。”特别是看到患儿已经经过4次化疗,自己的心就像被针狠扎,痛得窒息。在捐献前准备中,杨康看到过许许多多被血液病折磨的患者。记忆最深的是,一名7岁的患儿身上满是绷带,被病痛折磨已久,他的哭声嘶哑,病房外,父母无助、痛心,很多次无法控制情绪,悄悄到楼梯口抱头痛哭。而等待自己送去希望的还是一名只有3岁的女孩,杨康根本不敢去想象患儿和家人曾经和正在遭遇的痛苦,以及对希望的渴求和祈盼。

谈到此次捐献的感受,杨康说,自己多了一位血脉交融的“女儿”,心里有了一份牵挂。这两天,他常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聊起患儿的治疗和康复,在心里默默送上自己的祝福。多一份捐献,就多一份希望,他希望更多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行列中。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