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专家借智促质量提升 李森教授团队指导旌阳区创新人才课程建设

2018-11-04 16:08:4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宋开文

    四川在线德阳消息(李成)11月2日,德阳市全面创新领军人才、西南大学博导、教育学部教授李森携团队专家四川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张姝,西南大学副教授李怡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谷陟云等一行走进德阳市实验小学,指导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建设。

    旌阳区区域一体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的探索之路已行一年。为了检验这一年来创新实验班的课程开发与设置是否有成效,专家团队首先深入课堂,分别聆听了邱洪英老师的语文、杨顺国和苏建梅老师的数学、刘夏伶老师的英语三科的常态课。课上,老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舞台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正中央尽情地思考与表达,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老师巧妙点播,一步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处。几节课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其中,杨顺国老师的《数与形》一课得到了李森教授的高度评价,他认为杨老师的课体现了创新的举措,实现了弯道超车,超越了常规教学。

    课后,专家团队齐聚实验小学会议室,就目前和未来创新人才建设的相关工作做了进一步交流。交流会上,研培中心对过去一年及本学期创新人才培养总体情况作了介绍。一年来,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创新班课程建设初步成型,课程实施成效明显,孩子们得到了长足而健康的发展,整体情况好,学科提升明显。实验小学余桂芳副校长和德阳市一小的毛永勇老师代表实验点校分别从分班情况、教材使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等几个方面向大家做了交流。

    西南大学副教授李怡明和川师大张姝教授对课程设置方案及总体设计思路做了详尽的说明。李怡明教授指出:创新课程的总体思路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序列化。这三个转化既要分离也要融合。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学科要做到形散神聚,要以这三门课程为载体,去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创新能力。下一步,要努力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创新课程体系:一至二年级为“玩中学”阶段,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三至五年级为“仿中学”阶段,要提供大量丰富的课程让学生去探索,进一步去挖掘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六至七年级为“做中学”阶段,八至九年级为“创中学”阶段,要突破深入,带领学生做研究,出成果。张姝教授指出,创新班的课程建设,除了分科的课程,还需适当地穿插一些“主题课程”。文科的知识要有广度,通过广度促进深度,理科的知识要有深度,深度就体现在思维创新上,要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还需对学生身心特点及脑科学有一定的了解,导向深度的学习。

    李森教授强调,创新人才培养需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种模式、多项举措”来进行。要以发展核心素养为中心,将课堂教学模式、课外活动模式有机融合,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并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三个方面给予了具体的指导。

    此次专家团队的指导,为旌阳区进一步厘清了区域一体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建构的思路,为继续探索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旌阳模式”指明了方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