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栗山村的特殊坝坝会

2014-07-03 10:08:17来源:德阳日报编辑:周念慈

临别时,市县两级蔬菜、水果专家还在为大栗山村的发展向村干部献计献策

    6月24日上午,一场特殊的坝坝会在中江县仓山镇大栗山村召开,随着会议的进行,村党支部书记周习运的心时而高高悬起时而又慢慢放下。

    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提出的两个有关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都被市县来的两级农业专家一个被否定一个不被看好,那么大栗山村产业结构调整该如何调?这让下定决心开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周习运感到了困惑。

    就在一个星期前,本报记者在大栗山村采访时了解到,地处仓山镇较为偏远的大栗山村村民感觉到要想致富仅靠种植传统农作物是几无可能,要求再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呼声高涨。

    身为大栗山村当家人的周习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以前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可谓是屡战屡败,从养山羊、长毛兔到种植丰水梨是尝试颇多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每次失败不但面对着群众的指责,还有大家对村两委干部能力的质疑。“要想增收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大栗山村再也经不起折腾了,这次产业结构调整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周习运说。

    此前经过村民代表的共同合议,大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一是种植核桃;二是种植蔬菜。这两条路到底行不行得通?大家心里都没有底,于是本报记者牵线搭桥,请来市蔬菜办和市县两级农经作物站的专家和负责人,共同为大栗山村把脉出主意。

    该村有1600多人,外出打工的有1400多人,50岁以上的劳动力有150多个,由于大量的精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大栗山村的闲置土地有100多亩,加上农民们愿意拿出来的土地,种上200亩的蔬菜、百余亩的核桃应该是没有问题,加上土质肥沃、水源充沛、又无工业污染,大栗山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要素都充分具备,周习运信心满满地介绍道。

    考虑了市场因素没有呢,有没有考虑到种出来的东西销往哪呢?市蔬菜办主任郑强率先发问。

    核桃在当地的销路一直不错,这段时间已经达到13元每斤。蔬菜主要销往仓山及周边乡镇。周习运回答。

    核桃从种到收,三年后挂果,从目前全市栽种的情况来看,三年后的价格是否会出现大的波动?种植蔬菜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按一亩地需要一个人打理算,现有的劳动力肯定是不够的,因此这两个项目在大栗山村都不适宜。专家一番分析让周习运一下子心凉了半截。这产业结构该怎么调?

    周习运的窘况专家们看在了眼里,也立即开出了“药方”。中江县农经站站长邹章满说,劳动力短缺是大栗山村最致命的短板,因此劳动密集型的种植不适宜开展。考虑到村子经济薄弱的现状,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要把握“成本要低、投入要少、风险要小”这三原则。结合这三条,结合大栗山村的村情,种植木耳较为适合。

    邹章满说,木耳种植技术上没有什么难点,上手较为容易,最为关键的是对劳动力要求并不高,平时一般农户在家人手就能完成木耳的管护工作,而且产品从没有出现过滞销的情况,当年投入当年就能产生效益。

    专家的一席话顿时让周习运茅塞顿开,对啊,大栗山村的历史上就有种食用菌的传统,鼎盛时家家户户都曾搭棚种菌。种菌对老一辈村民来说没有技术难题。这个建议好啊!周习运高兴地说。

    万事开头难,建议村上先对市场作些调查,然后选定一两户进行试点,效果好了再推开,避免一哄而上。专家的一席话让周习运连连点头称好,一展愁眉。会后,周习运告诉记者,他心目中已经有了理想的人选,只要有人愿望承担这个任务,村上还要给予一定的补贴进行支持。

    郑强说,作为农业工作者,能为农民兄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大栗山村在农业生产技术上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来找我们。(杜晓鹏)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