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德阳着力构建开放式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主通道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www.scol.com.cn  (2018-06-04 11:43:56)  来源:德阳日报  
编辑:宋开文  

为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进一步加强我市与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合作,构建开放式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我市近日出台了《德阳市构建开放式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确定的总体目标是:到2022年,建设10个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转化100项重大科技成果;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累计达到30亿元。通过开放式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主通道,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00亿元。

协同创新与开放共享格局基本形成

2014年,四川大学德阳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运行,成为德阳首个校市合作实体平台。近年来,我市产学研合作成效凸显,校(院)市合作不断扩大,与中科院、中物院、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上海交大、北京化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重庆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全国3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目前全市建成产学研合作平台70余个,科技创新合作实体机构6个,校企联合科研平台(实验室、研发中心)1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46个。

我市协同创新与开放共享格局基本形成,但成果转移转化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德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少,科技成果来源与成都、绵阳比是短板;二是人才匮乏,需要培育和扶持如技术经济人等专业人才;三是服务机构少、水平低,需要大力培育发展专业队伍和提升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水平;四是缺乏金融支撑,需要建立风投、基金等有效的金融支撑体系;五是成果需求和供给缺乏有效对接,有待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建立有效对接机制。

搭建开放合作平台促成果转移转化

根据《方案》,构建开放式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我市将重点构建政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承载平台;建立一批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设立开放式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加大各类基金对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支持力度。

具体而言,将筹建德阳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打造一个集交流合作、技术研发、中试熟化、军民融合及生活配套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示范性、标志性、较大规模的综合性产学研合作承载平台;加快推动高校院所与德阳产业双向融合,实施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共建一批市(企)校(院所)合作平台或产业园区;在兼顾现有合作平台运行模式和充分保障其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采取市、县(市、区)共建共筹方式,筹集开放式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县(市、区)共建共筹部分原则上用于当地。

同时,设立德阳市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专项资金的决策和审批,制定开放式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专项资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主要支持、引导高校院所与德阳企事业单位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共建联合实验室和公共技术中心等,加快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在德阳的二次开发、中试熟化和产业化。

另外,围绕创新链完善金融链,加快探索金融链与创新链、成果转化链、政策链的对接融合,培育和运营高价值科技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产业升级发展。通过“资本+创新链条”模式,建立和运用好天使创投资金,运营好阳光天使投资基金、四川省双创基金子基金、德阳东旭石墨烯产业发展基金,筹建四川省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德阳子基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策划筹建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德阳子基金,为德阳创新型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据悉,我市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科技资源,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优先支持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开放式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并承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使企业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主体。同时,吸纳科技创新资源,打通成果转化通道;加速科技成果与德阳产业的转化融合;加快引进培育一批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团队;建立各类科技资源的聚集共享及对接机制。通过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效益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德阳日报记者 秦琴)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