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强筋壮骨”在更高起点腾飞 ——10年巨变之基础设施大提升

www.scol.com.cn  (2018-05-04 11:42:04)  来源:德阳日报  
编辑:宋开文  

>>>提要

“5·12”特大地震对我市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大量损毁设施急需恢复,支离破碎的山川田园需要整治,恢复重建难度高、时间紧、任务重。

加快基础设施重建,既是灾后重建的重要任务,也是发展振兴的重要条件。我市始终坚持恢复功能与发展提升相结合,抓住机遇推进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在对口援建省市的全力支持下,全市干部群众全身心投入,加快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重建和提升步伐。10年过去,我市基础设施全面恢复并得到极大提升。

交通:县县通高速公路村村通水泥路

特大地震使我市交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损失超过99亿元。我市牢牢抓住灾后重建和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契机,加快高速公路、成德之间干线公路建设,全力推进农村公路的提档升级改造,构建无缝对接、全域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村村通水泥(油)路的目标。

10年来,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18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条204公里,国道4条367公里,省道12条640公里,县道784公里,乡道2521公里,村道3597公里,专用道75公里。公路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138公里。同时,铁路运营里程236.9公里,宝成铁路和成绵乐城际铁路纵贯德阳南北,达成铁路从我市中江县通过,正在建设的成兰铁路从我市广汉、什邡、绵竹穿过,另外还有支线铁路广岳线和德天线,形成“两横三纵两支”格局。铁路运输初步实现成绵乐城际动车公交化运营,目前成德之间每日开行动车已达40对左右。

“5·12”特大地震后,绵竹市克难奋进、大干快上,掀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完成投资超过20亿元。重点工程国道G545(含绵茂公路)建设全长71公里,其中绵茂公路已建成20余公里,计划2020年全线完工;完成省道S105线成青路改造工程共计37.53余公里;新建S1绵竹段21.6公里,在建省道S216、S419共72.2公里;完成清土路、平川路等农村公路改造或维修工程共计800余公里;完成兴隆绵远河大桥、观鱼大桥等19座大中小桥重建或加固工程。目前已形成以成青路、德阿公路为主骨架,向各镇(乡)辐射的公路交通网络,拥有1条国道、4条省道、13条县道、74条乡道和469条村道,公路总里程达到1465.372公里。随着广洛大桥的新建、成绵高速(复线)公路的通车,绵竹已融入成德绵地区一小时经济圈。

什邡交通建设力度空前,安排24亿元资金用于交通重建,形成了以“三纵三横”主干线网、风景区互通的旅游公路网和干支相连的农村公路网为主的综合“交通走廊”格局,纵贯什邡全境、全长62公里的广青公路连通成绵高速,缩短了什邡到成都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成什绵复线、成德大道的通车,彻底改变了什邡的区位劣势,全面夯实了什邡通道经济发展基础。正在加紧建设的成都三绕、成兰铁路,将使什邡更快更近融入成都平原半小时经济圈,为什邡经济社会加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0年来,中江抢抓机遇,紧紧围绕“对外快速连通,对内全面畅通”和“聚焦打造蜀中交通强县”目标,真抓实干,交通发展迅猛,区位优势凸显,全面融入成都“一小时”经济圈,共完成交通建设投资68亿元。成巴高速公路29公里建成,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德简段中江境内52公里开工并加快建设,遂德高速、成南扩容高速、成绵扩容高速前期工作推进有序;改(扩)建县乡公路729.9公里,新建村社道路3992.8公里。

水利:城镇防洪更加安全城乡供水基本可靠

“5·12”特大地震后,德阳抢抓灾后恢复重建和中央、省、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大好机遇,水利基础设施恢复提升、跨越发展,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力水利支撑。

特大地震共造成绵竹市水利设施损失达23.79亿元,水利设施因震灾经济损失居全省第一位。在江苏省对口援建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援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绵竹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共完成总投资10.2亿元,灾后10年来水利发展成果斐然。同样是极重灾区,什邡在“5·12”地震后立足民生水利,高标准、高起点迅速拟定恢复重建规划方案。经中期调整后,认定水利灾后重建项目39个,概算总投资8亿余元,为灾区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等夯实了基础。其中,什邡市八角水库工程是省、市水利重点项目,也是什邡首座以城镇供水、灌溉为主,兼有生态功能的中型水库,该项目总投资49149万元,2014年3月31日开工建设,计划今年5月下闸蓄水。中江县在地震后完成水利重建项目284个,投入资金11.77亿元,于2011年9月全面完成水利灾后恢复重建任务。10年来,中江水利基础设施发展迅速,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2.25亿元,全县农村安全饮水人口达108.6万人。

10年间,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共计投入资金121亿元,119万受地震影响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保障,113座水库、150公里堤防、2074公里渠道得到恢复重建,八角水库、华强沟水库、石泉水库等骨干水利工程如期开工建设,一大批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沱江干流德阳城区八角井一、二期堤防工程、金沙江路下穿立交新河改道工程、青衣江路桥段堤防工程和石亭江、射水河等20段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如期完工,山洪预警县级非工程措施和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投入运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截至2017年末,全市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8727处,蓄引提水能力达21.05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18.1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41.68万亩;0.2立方米/秒流量以上渠道总长度达到15549.04公里;解决267.2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堤防长度720.24公里,达标堤防长度400.52公里,保护214.37万人、150.78万亩耕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22.3平方公里。

如今的德阳,水利基础设施水平极大提升,城镇防洪更加安全,城乡供水基本可靠,河湖水库更加清澈,人居环境更加优美。

能源通信:投资建设力度空前保障更加坚实有力

近几年是德阳电网投资力度最大、建设速度最快、发展成就最高的时期。2016年10月12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与德阳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在2016-2020年期间,省电力公司对德阳电网规划总投入不低于21亿元。其中,新建500千伏变电容量200万千伏安,线路长度约40公里;新(扩)建、改造220千伏及以下变电容量约139万千伏安,线路长度约1970公里。预计到框架协议实施完毕,德阳电网将初步建成结构合理、供电能力充足的坚强智能电网,全市配网将基本实现互联互供,农网电压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将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为德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支撑保障。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省电力公司已在德阳先后投入电网建设资金45亿元,新建投运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43座,建成了以500千伏谭家湾、什邡变电站为核心的3个220千伏双环网;全市基本上再造了一个德阳电网,实现了电网容量翻番,全市电网投资金额和建设规模均创历史最高记录,电网建设投资规模超前5至8年,实现了连续11年不拉闸限电,为全市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5·12”特大地震以后,德阳通信运营商先后参与了“4·20”雅安芦山地震、“8·8”九寨沟地震、“1·19”绵竹山体垮塌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保障和德阳国际航展、罗江全国山地自行车/全地形车赛等重大活动的通信保障500余次;先后启动4G、光网城市、宽带乡村等重大通信网络基础建设工程,累计投资金额62.37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光缆总长度8.97万皮长公里,建成基站总数达13632个,城乡无线信号覆盖达到100%。在通信保障方面,各运营商均完善了省、市、县三级保障架构,建立多级联动机制,提升了对重大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通信保障能力。由于德阳良好的区域优势和投资环境,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拟将德阳打造成为成都信息中心之外的第二信息平台中心,并下达2亿元专项投资用于德阳大数据中心扩建。目前,德阳大数据中心已建成250余个机架,出口带宽760G,百度、酷狗音乐、网宿科技、金山科技、四川新易通科技、乐视、搜狐等公司入驻大数据中心。

>>>记者手记

特大地震使我市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在对口援建省市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牢牢抓住灾后重建的有利契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0年过去,浴火重生,历经巨大灾难的德阳,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刻,我们铭记、回望、感恩,是为了更加坚定地前行。(德阳日报记者 唐茂)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