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网媒走转改】百姓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http://www.scol.com.cn  (2017-01-29 10:02:39)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宋开文  

一月二十八日,中江县庙会上传统舞狮、舞龙和花灯等民俗表演。

民俗表演、川剧演出多
“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组1月28日发自德阳市中江县火神庙


    1月28日,大年初一,德阳市中江县一大早就热闹非凡,火神庙外,在乡亲们的翘首期盼下,舞龙、彩莲船、大头娃娃、高跷等节目悉数登场。庙内,川剧表演已准备就绪。
    看庙会、观民俗、赏彩灯……中江县城内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李勇文:
免费看川剧享受文化实惠


    “脱蟒袍,解玉带,现出了黄金甲;提往事,不由人感慨,叨叨……”
    走进火神庙,院坝里坐满观众,这里正在上演川剧《临江宴》。
    观众倚在竹椅上,泡上一杯素茶,悠闲地听着台上演员清亮的唱腔。48岁的装修工人李勇文8点过就带着3岁的孙女李梓歆到此等候,不一会儿就人满为患,“演出还没开始的时候,我就在旁边转了一会儿,一回来就只有坐到后面了。”他怀中的孙女天真地问道:“那个红脸的人是哪个?”“他是关公。”李勇文细心地解答道。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看戏,这次带孙女来是想让她感受传统艺术的熏陶。
    李勇文算得上是一名票友,看着台上的表演,呷一口茶,不时跟着演员哼唱两句。李勇文告诉记者,现在看戏“很舒服”,“小时候,我们听川剧要买票,现在免费看,花5元钱泡杯茶,是一种享受。”
    李勇文发现,近年来听川剧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演出也多了,每个月初一、十五都能看,春节期间每天都有,我们享受到了文化活动的实惠。”

 

赵义华:
政府扶持传统文化表演越来越带劲

 

         记者在后台见到正在卸妆的关公扮演者——中江县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赵义华。“我们为春节期间的表演准备了一个多月,昨天晚上还在看剧本,今天早上6点半就起来了,赶到这里化妆、穿戏服。”虽然过年还在忙工作,但赵义华特别开心,“多亏了政府对传统艺术的扶持,现在演出的机会越来越多,来看川剧的观众也一年比一年多,基本上场场爆满。”
    今年57岁的赵义华笑称自己从事川剧艺术有42年“工龄”。回忆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电视、电影的冲击下,中江的川剧市场逐渐低落,“那个时候光靠卖票难以为继,演一场的收入还不够吃饭。”据中江县文联主席龙清江介绍,从2012年起,中江为群众提供免费的川剧演出,每年拨款近30万元用于常规演出,一年能为老百姓带来近70场表演。
    惠民演出多了,演员们的收入也渐涨,“2012年,演员平均出场费是50元,2016年近100元,预计今年还会增加。”今年,协会的演员们穿上了崭新的戏服,在台上表演时特别带劲。“现在音响、灯光等条件越来越好,以前就是在舞台前面吊两个话筒,现在我们演员都佩戴‘小蜜蜂’。”说罢,赵义华稍作休息,又开始熟悉起剧本,因为下午他们还有一场演出。


杨英:
顾客需求个性化“互联网思维”用处大


    火神庙外,民俗表演引得观众连连称赞:女演员身上扎一个彩莲船,缓缓走动,就像在碧波里荡漾一般;舞龙队抡圆胳膊一路小跑,龙时而飞舞,时而盘旋;两只“狮子”闪亮登场,它们不时走下舞台,向观众摇头摆尾……
    观众席中,杨英不停按下快门,记录每一个精彩瞬间。杨英是中江大众婚纱影楼的总经理,她感受到,镜头下的中江越来越美:公园广场如流星般的彩灯、街道上随处可见的大红灯笼、干净的街道……不仅人居环境,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也让她倍感“压力”。“婚纱摄影实体店越来越难做,中江顾客的审美提高了,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很多年轻的摄影师自己开工作室,分到我们手上的‘蛋糕’变小了。”
    2016年11月,杨英专程到重庆学习经营管理。“虽然在中江做了这么多年,我们还是在‘吃老本’,现在我们要用‘互联网思维’,不要光跟顾客讲构图、用光这些专业的东西,要真正了解顾客的需求,跟顾客深入接触、反复沟通,毕竟结婚是终身大事,不能想当然按我们的思维去拍,要为每个顾客定制独一无二的婚纱照。”
    2016年,杨英的生意稳中略有增长,她打算开年后多招一些90后员工,“跟年轻人多碰撞碰撞,让我们这个摊摊越做越活。”

 

四川日报记者 向军 刘骞 宋开文 常雄飞 杨琳 摄影 吴传明)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