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76岁,他成了德阳“网红”——七旬老人的“造船”创业路

http://www.scol.com.cn  (2017-01-09 11:26:57)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宋开文  

    四川在线德阳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雷倢)  

    新年伊始,76岁的邓三民便开始为造船的事四处奔波。

    他所造的船最近成了德阳的 “网红”——这种2米宽、6米长的垃圾清理船,包含了6项专利,能装1吨垃圾,不仅解决了旌湖过去一直靠人工打捞湖面垃圾的局面,提升效率,更保障了环卫工人的安全。

    想着要将这艘船的专利产业化,这位年过7旬的老人一刻不停奔波着,也品尝着创业的喜与愁。

喜:历时3年造船成功

    2001年,邓三民从德阳安装技师学院退休,养成了在旌湖河边散步的习惯。时间长了,旌湖水面上打捞垃圾的工人吸引了他的目光,“那样打捞太慢了,而且船稍微有点晃动,工人就容易掉进水里,安全性比较低。”

 

    2013年,邓三民从德阳市园林局了解到,市面上没有可以自动打捞垃圾的船只销售,于是毛遂自荐,打算自己造一艘这样的船。在得到园林局的认可后,他重拾旧业,查资料、画草图。一周后,初步的设计便出炉了。紧接着,他又在德新镇找到一家工厂制作,每天守在厂房,不仅每个环节亲自把关,更亲自动手操作。

    两个月后,“初始版本”的垃圾清理船出炉了:左右两边设浮箱,中间是过道,安装垃圾收集装置,配套两台低成本柴油机带动。

    2014年4月,这一版本第一次下水,皮带滤网漏水不足的问题便显现出来。为此,他又赶往河北安平县参加国际丝网博览会,寻找合适的滤网,将皮带改为了筛网、PVC网。

    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工人们发现船体只能大转弯。于是邓三民再次拿出设计图,反复研究,终于找出问题——驱动装置与船舵间的距离设计不合理。他又对零部件进行了修改。

    三年间,几经修改,邓三民的船终于造成。

愁:资金、资质从何而来

    2016年,邓三民的船再次下水作业,得到了工人们的一致点赞。但是他却不满足于此。“我走遍了沱江流域,从金堂到内江到宜宾,都还在靠人工打捞河面垃圾。如果这种船批量化生产,肯定有市场。”

    要量产,还需要资金投入。可为了造船,邓三民已前前后后花了近6万元。他想以专利抵押贷款,却遇到障碍。他又想以房产抵押来贷款,又因“年龄太大”被金融机构拒绝。连家人也不支持他,希望他能在家带孙子颐养天年。“年龄大”被金融机构拒绝。连家人也不支持他,希望他能在家带孙子颐养天年。“年龄大就不能创业吗?”邓三民不想就此歇下。他找到德阳市与旌阳区的科技部门寻求帮助。在德阳科知局的帮助下,他与团队入驻了德阳市创业孵化园。

    然而船舶制造属于特殊行业,发明专利要实现生产,进入市场,则需要获得设计许可、生产许可。“这个过程比想象中的复杂很多。”

    新年一过完,邓三民又来到办公室,将一张张图纸搜集成册,准备申请资质许可。“不出意外,今年春节前我就能拿到生产许可。”邓三民将每艘船的价格定在12万元,“市场这么大,一年卖30艘,就能收回成本了。”说起未来,老人信心满满。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