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国幸福家园”里幸福指数节节高

www.scol.com.cn  (2018-05-09 15:13:25)  来源:德阳日报  
编辑:宋开文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记者来到罗江区采访时看到,被誉为“中国幸福家园”的罗江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处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老百姓的“幸福感”明显增强。家住罗江万安镇的张建武感慨道:“10年来,罗江的变化太大了,作为罗江人我感到特别幸福!”

就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当天上午,记者走进罗江区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只见宽敞明亮的大厅干净整洁、装饰一新,挂号就诊的群众排着队,秩序井然。谁曾想到,10年间,该院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2004年,我院从原来老城区搬迁到这里时,只有一栋住院大楼,住院部和门诊部设在一起,非常拥挤,也不规范!”该院办公室主任鲁斌告诉记者,“5·12”特大地震使医院276间房屋受损,24间房屋倒塌,受损金额达1766万元。罗医人力克时艰,同舟共济,在灾后重建中,中海油援建了现在的门诊大楼。2009年动工,2010年竣工投入使用。同时,医院还建立了科教中心,硬件设施得到很大提升。

“硬件设施提升后,老百姓的就医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鲁斌介绍,就诊人数和住院人数逐年增加。

10年间,医院通过“二甲”评审和复评,2018年正式启动“三乙”创建工作。医院业务量逐年增长,2008年至2017年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手术台次明显增加。

村民变市民幸福感提升

“倒湾古镇”位于罗江区白马关镇凤雏村的三国古迹落凤坡,是在震后的2009年修建起来的,住着107户300余人,他们全部是灾后重建搬迁的当地村民。

走进“倒湾古镇”,只见古香古色的建筑物周围绿树成荫、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家家户户几乎都经营餐饮、茶水、棋牌。“我们借助旅游发展第三产业,让农民变市民,现在搞第三产业的已有40多家了。”白马关镇纪委书记唐小洪介绍,地震后,白马关镇充分利用三国文化、佛教文化和自然生态优势,按照“因景建点、建点成景”的思路,“嵌入式”安置区域内农户,把新村聚居点打造成特色景点,现已建成倒湾古镇、五丁谷、五美寨、幸福田园4个风貌不一、各具特色的古镇。在已建成的倒湾古镇、五丁谷引进商业街和业主,丰富和完善了商业业态,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的投入新格局。如今,白马关镇已成为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四川省森林小镇,白马关景区已评为4A景区。

在“倒湾古镇”经营餐饮的村民尹华虎告诉记者,过去落凤坡很贫困,交通不便、靠天吃饭,有种说法是“红苕牛儿打烂锅,有女不嫁落凤坡”,现在却成了“香饽饽”。“我们一家三口一年收入几大万元,现日子好过多了,幸福得很哦!”尹华虎笑着说。

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456个罗江区人民医院和白马关镇只是罗江区灾后重建所带来的变化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5·12”特大地震10年来,是罗江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的10年。按照《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及《罗江县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456个,总投资102.96亿元。其中,恢复正常生产的工业企业309户;修建医院12所、修建各类学校25所;重建城镇居民住房5471套、52.94万平方米,重建农村居民住房23460套、234.6万平方米;重建廉租房1400套、7万平方米;重建安居房(经济适用房)1366套、10.93万平方米;加固城镇居民住房12295套、143.2万平方米,加固农村居民住房50087套、500.87万平方米;恢复水利设施392处;林区灾后植被恢复面积1115.34公顷;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成绵高速复线顺利实施,建成凤雏路、罗蟠路等干线公路,建设农村公路134.7公里,提前一年完成“组通”工程。全面实现“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预期目标。

2008年-2017年期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由36.64亿元,发展到111.3亿元,是2008年的3.04倍;2017年,实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9328元,是2008年的2.76倍;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52元,是2008年的2.89倍;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08年的15.26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46.5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8年的22.17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113.9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由2008年的7.52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29.59亿元;非公经济占比逐步提高,由2008年的58%提高到2017年的66.1%。(德阳日报记者 肖盛雄)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